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推行水利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推行水利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发布于:2015-06-10 15:55:10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改革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会议决议已对水的管理体制提出具体要求:“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更明确把“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的关键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具体表现到水利上首先就是进行水利改革,改革现行的水利体制已势在必行。水利改革近些年来也已频频见诸报端,全国不少地方也已推行开来。但是具体到我县及到我市来说,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使农业增产,让农民增收,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2002年我县在**乡进行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具体做法是:
一、明晰产权 组建水利服务中心

  首先要明晰产权,组建水利服务中心,实现与政府的彻底脱钩。服务中心是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租赁经营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实行中心经理负责制,内部为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运营,自我发展。

二、明确水费征收主体 严格收取标准

  水利服务中心为水费的征收主体,负责水费的征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灌区的供水排水服务、支渠以上工程设施的维护。干支渠系与田间工程的管理要公开。按照水利产业政策,支渠以上的骨干工程设施由“中心”实施管理,田间工程则由所在村(或用水户协会)管理,而水费则由村(或用水户协会)到农户面对面直接收取,然后统一上缴到水利服务中心,水费的收取本着受益原则,按基本水费(包括工人工资、站首和灌区支渠以上的工程维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用电表码收取灌排水费,按实际浇灌面积据实征收。条件许可的坚决实行按方收费。征收水费时,要开具正式发票,不准给群众打白条。
三、注重用水管理 签订用水合同
  水利服务中心与灌区内各村民委员会(或用水者协会)、村民委员会与各农户层层签订用水合同。凡与中心签订供水合同的村,灌区在正常情况下由中心保证按农时供水和排水。对没有签订供水合同或不能按时上交水费的村,中心可停止供水。树立水商品意识,明确管水单位和用水单位是一种新型的买卖供求关系,从而引导市场农业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四、加强水费管理 做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在改革过程中,为搞好水费管理制度,增大透明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成立水费监督小组,政府加强监管力度,解决好水费收取方式和收取标准问题,切实做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实现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目的。只有较好地解决“用、管、缴、建”中这些问题,才能改变过去,“用水者不管水,管水者不用水”的局面,形成“有偿用水、分级管理、缴费及时、循环再建”的良好局面。要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违反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坚决禁止“搭车收费、超标准收费”的现象发生,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为了把水利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全县各阶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不少的经验:

  1、充分认识当前水利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
  **县地处**湖滨湖平原区,灌溉方式一直为机电排灌站提水灌溉,沿袭多年的大水漫灌方式仍在使用;为**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百余处机电排灌站大多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至今已运行三十多年,多已超期服役,灌水成本大增,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仍在运行,所有这些均已严重滞后于当前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利体制改革事关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特别是关系到农村工作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政治问题。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正确落实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改革水利管理体制是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强领导,确保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改革要进行,领导是保证。为把**乡水利改革经验推广开来,县政府专门下发*政发**号文《**县人民政府关于乡镇水利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来指导全县的水利改革,同时县里还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体改办、水利局、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专门班子,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使改制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管理运行机制,为全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选好经营管理人才是水利改革成败的关键
  为使水利改革有利实施,使改革步入良性发展,做好水利服务中心的人事安排,选好、选准中心负责人是关键的一步。要选用事业心强,业务精,能管理,会经营,富有开拓和实干精神的人员担任。
  4、要深入进行有实质性的改革。
  水利改革已是近在眉睫,改革要动真格,多务实,少务虚,要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坚决杜绝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杜绝走老路子,搞“翻牌”中心。改革要深入,认识要到位,工作要到位,措施要到位,领导要到位,做到水利服务中心真正与政府脱钩,走上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5、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我县已往的灌溉方式即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又增加了农民负担,现行农业灌溉中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紧缺和供需双方矛盾日趋紧张的问题已经说明了只有根据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现行水利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已经改革了的取得丰硕成果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农业发展所需的问题,实现水利管理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的目的;解决好亩用水量大,水费成本高、农民种田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实现节水降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3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发展状况综述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几乎与我国近代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在早期的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一带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喷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技术研讨和推广的大会,不管在交流技术经验,还在是造舆论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到1977年全国喷灌面积已达290万亩。水利和中科院,一机部等部委紧密配合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成立联合设计组在喷灌机具研制,田间对比试验,喷灌系统设计方法,区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在喷灌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整套设备和技术,为喷灌的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得现在全国喷灌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在这过程中喷灌的发展也出现了两次低潮,一次是由于初期机具不过关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的,一次是由于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而早期喷灌技术一时无法适应造成的。而滴灌技术是从1974年从墨西哥引进三套滴灌设备开始的。我国科技人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微灌面积已达几十万亩。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输水,也还有用素砼管等其他低压管输水,据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推广面积超过333万公顷。至于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更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灌溉规模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产生而不断更新发展的.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也大大加强了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新高潮已形成。这一次热潮的特点是:不是单一地发展某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一齐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