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它是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城市排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缺陷累积而成的系统危机。一个下水道,几乎是中国城市病的缩影。
回顾特大北京721特大暴雨:
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别样的暴雨,谁也没想到,这一夜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首都。山洪、泥石流、暴雨溺亡,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座国际城市、一国之都。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也在同一场暴雨中有了自己的故事和值得铭记的画面。
北京海淀区白颐路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附近),一位清洁工人清理堵塞的排水孔。
北京,排水集团职工手拉手在水中寻找排水口。
北京突降暴雨,多路段车辆被淹。
浙江多地突降暴雨,短时间内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并伴有大风。在乌云和闪电的陪伴下,不少路人都被迫成了“雨人”,多条道路积水严重,不少车辆被淹。
积水车子被淹。
杭州市台湾美食街附近的积水
登云桥下方的路面积水,影响交通。
一场大雨,检验出城市的脆弱一面,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是城市建设的通病,这场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注重城市华丽外表的同时,更要关注一个城市的内在品质。
暴雨倾城的原因分析:
城市框架拉大: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这是暴雨倾城的催化成因。
排水设施投入不足:
我国在之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建筑、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低、排水管网布置不科学等问题;这是暴雨倾城的内部成因。
排水设施不完善:
虽然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已经建成,但是收集支管和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系统标准,其中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于排水系统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导致积水;许多新建项目未按标准新建排污设施。
排水标准低:
北京的排水设施始建于元朝,不同时期的标准都不统一,目前二环、三环的排水标准都是1-3年一遇的水平(即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有的地区还要低一些。
以上两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想到了什么?下面是网友们的观点
网友A:个人认为一是城市规模太大,硬质地面比例大,径流系数高,又缺少池塘洼地等自然调蓄功能;二是政府资金不足,设计重现期低,如有的城市只按道路两侧30米计算汇水面积。
网友B:普遍雨水收集管网设计重现期偏低,导致出现大暴雨时排水不畅;感觉政府以前普遍不太重视地下工程的建设,总觉得一次投资那么多什么都看不到;加上城市发展速度快,基础建设跟不上;部分排水设施维护不到位····种种综合性的原因吧。
网友C:个人觉得城市排水应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例如巴黎,虽然经常下雨,人们出门都习惯带伞,然而在巴黎的雨天里行走时,湿鞋的情况却很少见,更鲜有发生由于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这些,与巴黎地下那条世界闻名的下水道是分不开的。咱不求你建的跟巴黎那么壮观,弄弄城市综合管沟也不错啊,地上管线均可以入沟,感觉这将是未来50年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方向,城市越来越大,但是问题也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多重视一下市政附属设施的建设。
网友D:下雨了,雨水排水口都被堵住了,雨水无法排除;这个时候正好有个没有堵住的,使劲的抽水啊,导致人都被抽走了。唉,每年都清理雨水系统,但是效果欠佳,需要大众的监督啊。
网友E:排水在中国的城市永远是个大伤啊,话说青岛是个海滨城市,降雨量肯定也是较多的,但是没有听说城市被淹的,青岛的排水系统还是较高的。我们看好莱坞的大片看到那里城市的下水道能够跑车行船,就想什么时候中国的这些一线城市能够有那样的排水管道。这些伤害都是永久性的,在GDP的追求下,又有多少官员注意到这些地面以下的东西。再说主管的官员又有多少人懂得市政管网设计的专业知识,在中国是党高于一切,很多都是外行指导内行啊!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