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绿化养护 \ 连翘规范化栽培技术

连翘规范化栽培技术

发布于:2015-06-08 15:29:08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绿化养护 [复制转发]
连翘,落叶灌木,是木樨科连翘属植物,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之功效。
一、特征特性
连翘高达3米,枝条开展或下垂,小枝稍具4棱,节间中空,有明显皮孔。单叶对生或裂为3小叶,叶片卵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表面绿色,半革质。花先叶开放,一至数朵,腋生,黄色。蒴果,狭卵形,略扁,先端尖如鸟嘴,熟时二瓣裂。种子狭椭圆形,棕色,一侧有薄翅。花期3-4月份,果熟期8-10月份。
连翘耐寒、耐旱、耐瘠薄,对气候、土质要求不高,适生范围广。在干旱阳坡或有土的石缝,甚至在基岩或紫色砂页岩的风化母质上都能生长。连翘根系发达,虽主根不太显著,但其侧根都较粗而长,须根众多,广泛伸展于主根周围,大大增强了吸收养分和固土能力。连翘耐寒力强,经抗寒锻炼后,可耐受-50℃低温,其惊人的耐寒性,使其成为北方园林绿化的佼佼者。连翘萌发力强、发丛快,可很快扩大其分布面。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人工栽培连翘,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背风、沙质壤土地块进行栽植。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2.繁殖技术。连翘较易成活,栽培管理技术简单,既可播种育苗,也可扦插、分株、压条繁殖。(1)种子繁殖。于5月中下旬将种子撒播,半月左右出苗,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匀苗,拔除一部分过密的弱苗,苗高13-17厘米时第二次匀苗,每隔7-10厘米留苗1株,以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管理。培育一年,苗高33厘米以上,就可定植。(2)分株繁殖。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末萌芽前,可挖母株丛生的部分幼苗栽种,还可在母株脚下培土,促使幼苗多长根,利于栽后成活生长。(3)压条繁殖。在春季将植株下垂枝条压埋入土中,翌年春剪离母株定植。(4)扦插繁殖。选1-2年生的健壮嫩枝,剪成30-40厘米长的插穗。于春季4月下旬,在做好的床内,根据基地种植要求按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穴栽壮苗1株,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土稍高于地面呈土堆形即可。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每年冬季在连翘树旁要中耕除草1次,植株周围的杂草可铲除或用手拔除。(2)施肥。适量追施堆肥、厩肥,在植株旁开沟施入后覆土。(3)排水与灌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浇水,雨季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
三、采收加工
连翘定植3-4年开花结果。一般于霜降后,果实由青变为土黄色即将开裂时采收。亩产果实40-50公斤。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高116厘米,全株叶片数20-21片,生育期119天左右。雄穗分枝10-15个,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形,穗轴白色,穗长21.0厘米,穗行数16行,秃尖0.6厘米。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千粒重401.9克,出籽率84.9%。201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9.70%,粗脂肪(干基)4.65%,粗淀粉(干基)73.06%,赖氨酸(干基)0.31%。
抗病鉴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2年,高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2013年,高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2年河北省太行山区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81.6公斤。2013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49.3公斤。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7.0公斤。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确保全苗,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作种肥,在12-13片可见叶时,亩追施尿素35公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注意防治玉米螟。

园林绿化养护

返回版块

3.99 万条内容 · 1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春季养花别忘修剪枯枝

天气转暖,春暖花开,很多人都喜欢给家里买些绿色植物营造温馨氛围。业内人士提醒市民,春季养花要注意植物的水分供应并及时给花卉松土,修剪植物的枯枝败叶。对于不会养花的市民,冬春交际时,室外气温还不稳定,最好不要过早把花卉移到室外,如果要移到室外,时间也不宜太长,另外,春天雨水较少空气干燥,需要注意植物的水分供应,一般会选择上午天气好的时候及时给花卉补充水分。春天是草木复苏的季节,市民可以给花松松土,并修剪植物的枯枝败叶,让植物的枝叶分布均匀,透光通风,还要经常清理植物叶片,防止灰尘阻塞叶片上的气孔,影响植物的生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