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三维图解,一看就会!

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三维图解,一看就会!

发布于:2015-06-06 15:15:0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在早期的公路隧道施工中,常常遵循晚进早出,缩短隧道长度,节约工程造价的原则,在洞口坡面大挖大刷,这样不仅破坏了原生态,使得原地貌很难恢复,对自然景观也造成无法挽回的创伤。随着隧道建设的环保、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和隧道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隧道的“零开挖”进洞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主流趋势。在隧道进洞的浅埋及软弱围岩地段,如何进行“零开挖”进洞施工才能确保隧道的安全、少开挖、环保进洞呢?
传统开挖方式对比
1433490559.jpg



隧道洞口平面布置图:



实际施作情况:
1433490622.jpg



“零开挖”进洞


隧道洞口平面布置图:
121013qhj8kiortuidd5ao.jpg



零开挖进洞施工总体要求:


先支护后开挖,控制洞口仰坡开挖高度、控制洞口开挖范围。
1433490622.jpg


121016dzni8qanmxtxr9it.jpg



零开挖进洞施工工序:


右洞施工槽开挖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零开挖进洞施工现场:
1433490689.jpg



隧道出口洞门实施效果:
121025wjlvcpapmp4oaziw.jpg

1433490689.jpg

1433490690.jpg

1433490690.jpg



零开挖进洞施工要点:


1. 洞口超前管棚、控制仰坡开挖高度
采用超前管棚可克服洞口段围岩自稳条件差,仰坡滑坍的不良现象,是减少仰坡开挖、控制开挖高度、保护坡面植被的有效措施。
1433490690.jpg



采用超前管棚对洞口仰坡预支护。

1433490753.jpg

1433490753.jpg

1433490753.jpg

1433490754.jpg

1433490754.jpg

1433490754.jpg



2. 反压回填、克服洞口偏压
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隧道洞口段形成偏压时,为克服偏压,充分利用地形,有条件时,采用先反压回填,再开挖隧道。这种方式,可减少对边仰坡的开挖,减少对原山体的破坏,同时也改善了原山体的稳定条件。
1433490755.jpg



(1)隧道傍山斜交进洞,山坡不稳,形成严重偏压,隧道开挖进洞非常困难。采用了先反压回填,改善坡脚条件、稳定山体。
1433490755.jpg



(2)隧道洞口受不良地质等危害, 采用了先回填后开挖的方式方案处理。防止落石、坍塌危害、抑制滑坡。
1433490755.jpg



隧道顺沟谷进洞,洞口引线分布于自然冲沟两侧,设路基将形成俩侧高边坡,诱发滑坡,采用明洞,利用洞顶回填,消除了病害。
1433490755.jpg

1433490756.jpg

1433490559.jpg


1433490622.jpg


121013qhj8kiortuidd5ao.jpg


1433490622.jpg


121016dzni8qanmxtxr9it.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7.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8.jpg


1433490689.jpg


121025wjlvcpapmp4oaziw.jpg


1433490689.jpg


1433490690.jpg


1433490690.jpg


1433490690.jpg


1433490753.jpg


1433490753.jpg


1433490753.jpg


1433490754.jpg


1433490754.jpg


1433490754.jpg


1433490755.jpg


1433490755.jpg


1433490755.jpg


1433490755.jpg


1433490756.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南极bharati研究站设计方案

  “bharati南极研究站”位于南极洲东北部的一座半岛上,是由汉堡建筑事务所bof arkitekten设计的,这座能源自给的研究设施由134个集装箱组成,集装箱外部包裹了一层保温气动金属表皮。建筑面积为2,500 sq m,2006年这座建筑物被授予南极和海洋研究任务,鉴于南极洲极端的气候条件,这座建筑可以简便地完全拆卸、组装。   热能和动力装置相结合为研究站提供必要能源;发电所产生的剩余热量可以为整个研究站提供一年的供暖。总计24间单人房间和双人间位于研究站二层,内置厨房/餐厅,图书馆,健身房,咖啡厅和休息室。底层是实验室、储藏间和技术空间,三层是一个大平台,可用于科学试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