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香港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建筑师:贝聿铭
总面积:130 000㎡
项目地点:中国香港
项目时间:1985年—1990年
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束縛”的局促土地。要满足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架构: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高楼承受的风载必须是纽约与芝加哥的两倍,耐震度也必须比洛杉矶强四倍。结构工程师罗伯森(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作为抗风力承重的主干。因此,贝聿铭建筑师把自己设计的结构体比喻成竹子—也就是有着强壮外墙的坚韧圆管。
设计灵感:
源于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寓意中国银行(香港)未来继续蓬勃发展。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大厦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这座由玻璃幕墙与铝合金构成的立体几何图形建筑物,巍然矗立在港岛中区,雄视维多利亚港。
特别楼层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3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十分气派,位于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的设计。
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工程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