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浅谈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浅谈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于:2015-06-01 17:24:01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不仅要防止建筑物倒塌破坏,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有效控制其破坏状态。这就对抗震设防目标提出了多级化要求。本文介绍了多个抗震设计,并对这些设计进行了比较。


引言
就目前而言,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变量来体现,具体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采用何种设计变量则要根据结构自身类型、地震反应特性、地震破坏模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依据结构抗震设计变量的不同对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法、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
1、分析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1.1 基于承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
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建立在静力分析理论之上,以惯性力的形式来反映地震作用,并按弹性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大小、进行结构弹性位移验算,把结构构件的强度是否达到特定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失效的准则。
1.1.1 设计地震作用的确定
在基于承载力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中,设计地震作用取值由设防烈度的地面运动有效峰值加速度考虑放大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降低系数的综合影响后得来的,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f = kβig/r
式中:f—建筑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k—地震系数(不同地震分区所取的相当于设防烈度水准的地面运动有效峰值加速度或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映了不同地区设防烈度地震的强弱);β —动力放大系数(对应于不同周期的结构反应峰值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有效峰值加速度或峰值加速度比值的拟合值,它反映了不同周期体系对地震作用的动力放大效应);
i—建筑重要性系数;
r—地震作用降低系数;
g—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恒载和可能与设计地震作用同时出现的活载之和)地震系数k 反映的是不同地区设防烈度地震的强弱,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震危险性将其细分为不同地震区域,并对每个地区根据统计结果按475 年重现期给出其地震系数。动力放大系数β 反映了不同周期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放大效应。
1.2 基于能量的结构抗震设计
1.2.1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由于能量分析的复杂性,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能够考虑结构滞回变形对结构破坏影响的这一特点对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很有意义,因此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对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成为了改进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1.3 基于损伤的结构抗震设计
1.3.1 基于损伤的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概述
由于损伤指数的计算以结构累积滞回耗能的计算为基础,而累积滞回耗能计算正是结构能量分析中的重点,所以也可以将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视为能量法结合了性能设计思想的延伸应用方法。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就是反映结构损伤程度的损伤指数作为设计指标,选取适当的地震损伤模型计算出结构的损伤指数,验算其是否满足预定的损伤性能目标。
1.4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
1.4.1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根据设计思路的不同,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种方法:按延性系数设计方法、能力谱法、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直接位移法和控制延性方法是依据位移目标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而能力谱法则更多的是一种位移验算方法。
1.4.2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① 按延性要求设计的方法、能力谱法和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都是用静力方法去解决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问题,没有考虑诸如地震持续时间、结构往复弹塑性变形和累积耗能等因素的影响。
② 更深入地研究表征结构性能状态的破损指标与结构位移的关系,有可能为确定结构的目标位移提供更完善和简便的方法。
③ 对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抗震设计的位移反应谱尤其是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④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采用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存在着如何选取合适的水平力分布模式和位移分布模式等问题。
1.5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
1.5.1 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尚不成熟,要广泛应用于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尚需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① 在地震危险性方面,要实现由烈度向地震动参数区划的过渡,按重现期或超越概率重新定义地震危险性水平。
② 在结构性能方面,以结构性能为基础提出抗震设防水准,定义不同结构的性能目标。对于结构“不坏”、“可修”、“不倒”等模糊的定义,采用量化数据或具体化的定性数据来描述,例如对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破坏的数量和程度等。
③ 研究和建立结构功能失效标准和结构破坏标准,将目前的以分项系数表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过渡到以可靠度指标来描述。
2、比较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
2.1 抗震抗震性能水平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表示结构在特定的某一地震设计水准下预期破坏的最大程度,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破坏以及因它们破坏引起的后果,主要用结构易损性、结构功能性和人员安全性来表达。对于不同等级的抗震性能,都应根据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竖向和横向承载构件、结构变形等方面加以定义,应该表达为量化指标,以便工程设计和评估。我国规范中的提法“不坏”、“可修”、“不倒”其实就是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平的描述,具体叙述为“小震”对应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水平;“中震”对应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大震”对应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这一提法已经包含了一定的性能设计思想,只是对性能水平的描述比较模糊,水平之间的界定不明确,在实际设计中很难实现对结构性能的有效控制。
2.2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是指建筑物在各设计地震水准下期望达到的相应性态水准集合。三级性能目标与按重要性划分的三类建筑一一对应,取每级地震作用水准下的最低性能要求组合作为该类结构的规定最低性能水准目标。在一个或多个设计地震作用水准上选择更高的性能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建筑造价,却能减免以后可能会产生的损失。这种性能目标的制定方式充分体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3、展望
抗震设计方法理论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课题,本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由于时间和能力的有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① 在对不同抗震设计方法里设计地震作用水准的确定和划分的进行比较时还应该对其所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和地震动参数分区划分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② 对取不同设计参数来进行设计的抗震方法待研究进一步成熟完善之后,应当就破坏准则、地震破坏模型以及各自实际设计应用中的控制效果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实例比较。
③ 对不同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还处于设计目标和分析方法比较的阶段,今后还应扩展到对结构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效果和投资效益比较,以综合权衡各方法的长处与缺陷。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24 万条内容 · 4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浅谈烧结工艺技术及其设计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铁矿粉造块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空间,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烧结厂也面临着市场经济调节的大问题。现阶段需要快速解决的问题就是应该对烧结矿的质量进行不断的提高;烧结生产发展的未来趋势是逐步实现烧结机的大型化;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成率,努力降低烧结矿的成本;采用原料混匀技术,提高烧结的精料水平;采用小球烧结工艺,进一步强化烧结生产;加强环境治理,加速增加球团矿用量,改善我国高炉的炉料结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铁矿资源;继续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坚持生产高碱度烧结矿;调整和改善烧结生产布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