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结合工程案例论述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结合工程案例论述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发布于:2015-05-30 10:41:30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对结构转换层、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工程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以下详细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泥土裂缝;控制;

1工程简介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20000mm2,地下2层,地上17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该工程的中部的第二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见图一)。
1432928714.jpg

该转换层有5根大梁,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截面为1.2m×3.95m(见
图二),梁长17.9m,净跨1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Ⅱ级钢筋,面筋3排φ25Ⅱ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Ⅱ级钢筋,箍筋φ14@100Ⅱ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Ⅱ级钢筋,拉筋φ12梁中@400、梁端@200。

1432928715.jpg

2 本工程转换层结构中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本工程中支撑楼板的木龙骨采用80mm×80mm松杂木枋,间距450mm,面铺18mm厚胶合板,所有板缝用胶带纸封闭(见图三)。支撑系统采用门式脚手架(宽1200mm,高1700mm,1900mm)加可调底座和顶托,门架间距900~950mm,中间用交叉支撑连接,在两层门架竖向连接处加水平连接杆一道,材料用φ48mm钢管和扣件。转换大梁的木龙骨采用80×100mm松杂木枋,间距400mm,为让模板起有效的保水、保温作用,板缝均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搭设φ48mm满堂钢管脚手架,立杆沿梁方向间距500mm,经计算门架及钢管支撑能够满足施工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对于转换梁的侧模,则沿梁高每隔450mm设水平加固钢管一道,配合对拉螺栓使用。施工前检查大梁侧模的刚度,对拉螺栓紧固件是否牢靠。跨度大于4m的梁应起拱3L%。为了确保支撑牢固,在筏板基础以上从负二层至负一层设独立支撑,间距500mm,范围同转换层满堂红支撑。首层梁板支撑在转换层顶梁板施工完毕后7d内不允许拆除。

1432928715.jpg

3 钢筋工程的施工工艺
转换结构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以ZC为例)布置众多主筋、腰筋、柱筋,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放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3.1钢筋翻样与下料
⑴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楚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⑵考虑到原设计所有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无法施工。经设计院同意变更为: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2500mm(即锚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弯起,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另外KL1、XL1大梁上端350m宽的小梁箍改为开口箍(下开口),锚入大梁35d,以方便施工。







1432928714.jpg


1432928715.jpg


1432928715.jpg

  • qq_1432783594593
    很好的资料。谢谢楼主共享!收藏了。
    2015-05-30 11:37: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赏析日本St. Voile教堂

© Nacasa & Partners 该教堂项目位于新潟市Kamitokoro信浓川沿岸,于 2014 年 9 月竣工。From the architect. We designed the chapel of new construction along the Shinano River Kamitokoro, Niigata-city. It had been completed on September 2014.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