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04G101

04G101

发布于:2015-05-22 16:02:22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基础
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这个认识对吗?
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这个认识对吗?
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
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
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
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你看好吗?
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
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
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
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
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我所在的地方是温州,土质在3米以下一般是以淤泥为主)
答:1、“筏板基础”的底板是“承重”的。
2、“桩基础—独立桩承台”是“承重”的,而此时的“底板”主要起封闭和防水的作用。
四、48米的钻孔灌注桩配置了5节钢筋笼,底部钢筋笼不用可以吗,灌注桩的受力情况是样的?>???
答:根据不同土质与地震设防烈度,灌注桩配筋可采用全桩配筋和按一定比例部分配筋两种方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应由设计者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按规范相应要求确定.
五、04G101-3第25页关于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为“二b”以下≤35,而混凝土规范中规定基础纵筋保护层不应小于40mm,而且该条为强制性条文,不知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墙迎水面的保护层,图集与《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相差很大,《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为不应小于50mm。
以上问题在施工图审查中经常认识不一,请陈总给与回复,谢谢!
答:1、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将大于40。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总则第1.0.3条要求“......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2、该图集的编制依据中未列入《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故施工尚应遵守该规范。图集修订时应考虑列入。
六、hengzhena梁式筏基中的(底标高相同)筏基底网底层钢筋在其上同方向的JZL下还设置底网配筋否?
CDF答: 1、梁式筏基中的(底标高相同):我把它称为“正筏板”基础。
2、在“正筏板”基础中,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即:与基础主梁JZL方向垂直的板筋),放在基础主梁JZL下部纵筋的下面。这就是“正筏板”基础的第一层钢筋。
3、“正筏板”基础的第二层钢筋是:基础主梁JZL下部纵筋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即:与基础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后者在基础主梁JZL两侧50mm处开始布置。也就是说,在基础主梁JZL的内部不设置“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即:与基础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
CDF1、目前,确实有一些施工人员,把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纵横钢筋)绑扎好之后,再把另外绑扎好的基础主梁的钢筋笼子往上面一放——这样的施工方法似乎很方便。
2、但是,上述的做法是不是违反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呢?如果设计师是根据“基础主梁下部纵筋的下面只有基础板的一根钢筋”来设计基础梁的钢筋的,那么,你现在往基础主梁下部纵筋的下面多塞进一根基础板(与梁平行的)钢筋,抬高了基础主梁的下部纵筋,减少了基础主梁的“有效高度”,降低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3、所以,奉劝坚持把整个钢筋网放在基础主梁下部纵筋下面的人,在施工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该工程的设计师可否这样做,免得独自承担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责任。
hanyanfei_1b不好意思,我还有个想法:依陈教授表达的意思,“与基础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同为第二层钢筋,那么与基础主梁JZL垂直方向的基础主梁JZL放在它的上面,还是放在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同一层呢。按陈教授说的是不是不能出现第三层钢筋呀,换句话说是不是我可以这样理解,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JZL做同一层绑,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JZL做同一层绑,把梁和板一起考虑,做成两层钢筋网片,有什么不对之处,还望见谅
CDF答:1、“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JZL做同一层绑”,……,“把梁和板一起考虑,做成两层钢筋网片”,这种理解不对。
2、综合以往的讨论,一块“筏形基础”的钢筋施工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出“强梁(JZL)”的方向——当纵横JZL为等截面高度时,以跨度小者为“强梁”;当为不等截面高度时,以高度大者为“强梁”。
(2) 然后,布置与“强梁”方向垂直的筏板最底层的板筋。
(3)然后,在这层板筋之上布置“强梁(JZL)”的下部纵筋,并且在“强梁(JZL)”的两侧布置与“强梁(JZL)”平行的第二层板筋(这时,筏板的下层钢筋网布置完成)。
(4) 然后,再在其上布置与 “强梁(JZL)”垂直的基础梁下部纵筋。
……
3、可见,最下层的基础梁下部纵筋的下面,有而且仅有一层板筋。
wp1999CDF先生:关于上面的回答,我认为这和以前在网上的讨论是一致的!但这和刚发布不久的04G第38页的说明是有点不同的!你认为呢?不知陈教授对此问题是怎样解释的啊~
七、hxpti809504G101-3第25页关于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为“二b”以下≤35,而混凝土规范中规定基础纵筋保护层不应小于40mm,而且该条为强制性条文,不知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墙迎水面的保护层,图集与《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相差很大,《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为不应小于50mm。
以上问题在施工图审查中经常认识不一,请陈总给与回复,谢谢!
答:
八、该图是从04G101-3中截下来的,在图中:如果该基础属于低板位梁板式筏型基础的话,那么在图中,筏板的下层钢筋无论是纵向或者横向,只要在基础梁宽部位的的筏板下层钢筋是否均不布置还是只布置一个方向(纵向或横向)的?如果按照后一种布置方法的话,那么在该图中应该在哪个方向的基础梁下部布置筏板钢筋?
图1
答:请对照38页底部钢筋层面布置理解.最底层的板筋[钢筋层面(1)]与同向梁底部纵筋不存在"同层面重叠"问题,所以应满布.只有另向板筋[钢筋层面(2)]与梁底部纵筋有"同层面重叠"问题,所以应给梁底部纵筋"让路".
九、当存在双向基础梁的时候,Y向基础梁(参图集39页)的下方的底网Y向钢筋是否满铺?实际施工的时候,底网底层钢筋是否不论是X还是Y向,均为满铺?
答:底面一平的筏形基础,基础平板下部两向钢筋中只有最下层的钢筋满铺;其上另向钢筋与基础梁的下部纵筋在一个层面,遇到梁筋后给梁筋“腾空”,没必要实际也用不着满铺。
十、请问青来教授:准备出版有关“桩基础”的平法图集吗?其中包括:桩承台、基础拉梁、防水构造等。
答:“桩基础”的概念比较含混,一般称做“桩基”而非“桩基础”。因为桩基是一种人工地基,既人对天然地基进行了改造。地基与基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而桩基是两种概念的复合。
有“独立基础、桩基承台及关联构件”的编制准备,但要等“箱基及地下室结构”编制完成之后。
十一、问题主要是:在JZL的下方与其平行的底网钢筋的布置与否?感谢您对此问题的解释;网片钢筋的排法第一根间距距梁角主筋的距离为网片筋间距的一半……!!!
答:1、基础主梁下部纵筋的下方只有与之垂直的“基础板底部最下层钢筋”,当然,也有基础主梁的箍筋(与板底筋插空布置),就是没有“与其平行的底网钢筋”。关于这一点,看看04G101-3图集第38页右下图及注,就明白了。
2、“与梁平行的板筋在基础主梁JZL两侧50mm处开始布置”——过去有的设计院是这样说的,可能是来自楼板钢筋距梁50mm处开始布置——现在按04G101-3图集第39页应该做一更正:“板的第一根筋,距基础梁角筋垂直面为1/2板筋间距”。
1、目前,不少设计和施工人士仍然坚持:“与梁平行的板筋在基础主梁JZL两侧50mm处开始布置”。
2、但04G101-3图集第39页表示:“板的第一根筋,距基础梁角筋垂直面为1/2板筋间距”。
3、还是请青来教授发表一下意见吧。
  • asd150905
    asd150905 沙发
    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的分享
    2015-09-24 11:53: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8 万条内容 · 3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DL 5022-2012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本帖最后由 xlh01818 于 2015-5-22 16:45 编辑 DL 5022-2012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