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宜居无锡“排水管道密度”位列内地第一

宜居无锡“排水管道密度”位列内地第一

发布于:2015-05-21 08:17:21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无锡除了跻身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外,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方面也表现不俗。据专家介绍,“考虑到很多城市都比较注重地面的环境情况,对于地下工程可能出现很多漏洞”,课题组特意选取排水管道密度这一关键指标衡量宜居城市竞争力。在这个单项指标评选中,无锡排名仅次于香港,居内地城市首位。无锡日报记者昨采访市政部门,听专业人士描述无锡地下空间里四通八达的排水管网。
   地下排水管不断延伸密布成网
  地下排水系统相当于人的毛细血管,一般分为两类: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分别排出降水和污水。目前无锡市区地下污水管主管长度达5100公里,包括江阴、宜兴在内的污水管主管长度达8000多公里。从污水主管还伸出了支管、小管密布成网,连接锡城5.45万工商户和100万住宅用户。这些管网会将用户排出的污水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于灌溉绿化,为城市减轻用水压力,大大改善河流的水质。
  锡城的雨水管网与污水管网一样,顺着城区大小道路一直延伸到主要河道。现在,锡城城中四区仅96条主干道地下的雨水管道总长就有804公里,管道直径一般在800到1000毫米。区管的雨水管道长度、密度更大。据锡山区城管部门的数据显示,该区直径300毫米以上的雨水管道超过617公里,滨湖区则达到736公里。
   规划管线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时代发展求新求变,但城市地下的排水系统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求不变,一旦定下符合城市实际的规划,建设就要始终服从规划。无锡的地下排水系统,特别是雨污分流的建设,规划、起步早,几十年始终如一根据规划建设,布就了如今这张排水密网。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据市政排水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早在1986年,我市根据实际,规划提倡雨污分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市还未建污水处理厂,就在运河东、西路下埋下了第一根污水管。此后,雨污分流管线建设一直按照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跟进、完善。目前,新的污水管随着太湖新城新修道路还在同步跟进铺设,还将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延伸。
  雨水管网同样也在不断延伸、更新。上世纪60年代时,解放环路下就已埋下了雨水管道。目前,我市解放环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改造包括雨水管在内的7类管线。据了解,此轮改造埋设的雨水管口径增大,管道排涝能力将大大提高。
   地下管网养护专业化科技化
  无锡地下已建有密集的排水管网,建设之后还要加强管养,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排水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对全市已建污水管道实施长效管理,主干道路管网的养护工作由专门的养护公司进行。每年上半年,市政部门就会要求这些养护单位在汛前全面疏通雨水管道,保留影像资料。这样的市场化运作,使我市的管网养护更加专业化。
  同时,排水管网的养护水平,随着融入了越来越多科技手段,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市政部门有一批包括用于随时了解管壁情况的“杆式潜望镜”、可360度巡视污水管道的机器人、防汛工程抢险排涝车、声呐探测器等高科技设备。目前的日常排水管网清通工作中,依靠设备进行清理比例已达70%以上。市政部门还在试点将GPS“定位”到窨井盖中的智能化管理工程,进行水位预警。目前试点数量逐年增加,已由一开始的8个增加到目前的30个,今年还将覆盖到50个。排水管理处则在建设一个全市的污水监管平台,水位仪、硫化氢报警装置等探测设备也在实施和升级中。这些大手笔的投入都以养护好排水管网为目标,让地下空间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5 万条内容 · 13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给排水知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使用条件

在下列情形下可考虑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1.排水区域内有充沛的水体,并且具有较大的流量和流速,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溢入水体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范围内;2.街区、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排除雨水时,而街道的横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被淹没;4.排水管渠能以自流方式排入水体,在中途不需要泵站提升;5.降雨量小的地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