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评】用活老建筑也是文化的传承

【评】用活老建筑也是文化的传承

发布于:2015-05-19 16:19:19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135825euxbmst0sbpbbnfd.jpg


“通过调研文字资料、摄影作品、史料等展示老城街巷,这些都是保护的手段,要想引起更多的人认识保护老城街巷的价值,就要用好保护下来的老建筑、老街巷,让这些老建筑价值最大化。”

一直关注老建筑保护的专家、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奎认为,此次手绘老街巷活动动员了一部分人去关注和了解老街巷、老建筑,但是从整个社会上看,目前对老建筑、老街巷的保护还只处于小众或中众的呼吁阶段。要想让全社会都参与到老建筑的保护中来,就应该将保护下的老建筑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刘奎建议,保护下来的老建筑起码有两个价值要最大化,首先是它的使用价值,要使它的价值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其次是文化价值,现在南辛街的老舍故居保护下来了,但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老舍故居对济南有多大意义?

“再比如,大明湖新区保留下来的四合院,如果设立一家老残茶馆,它对济南的文化符号意义要远远大于现在咖啡店或饭店。这不仅是一个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35825euxbmst0sbpbbnfd.jpg

  • 辜和尚
    辜和尚 沙发
    谢谢版主分享,,
    2015-05-20 09:38: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评】古建筑文化何以失败

多年前,我在天津采访冯骥才时,他已经在各省的古村落群中奔波很久。六百多个城市全部完蛋了,希望古村落能够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他这样说。多年后,在面对媒体时,他承认自己是一个文化上失败的老人。这些年来,他致力于抢救民间文化遗产,而在申遗热中,却亲见“千城一面”的文化悲剧,在农村一幕幕重演。对手包括权力,也包括市场。冯骥才是中国最有话语权的文化人之一,他的失败与无奈,映照着时代的悲剧。建国初,梁思成保护古城的理想,曾在傲慢的官僚体系中脆弱的不堪一击;冯骥才的努力,仿佛是在历史的穿越中重演悲情剧目,结局早已注定难见光明的尾巴。从城市到农村,短短数十年间,权力或市场的触角所到之处,让5000年遗留下来的千姿百态的建筑文化,变得整齐划一,我们看得见症结所在,但每个人似都无力改变它的走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