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园林景观施工 \ 植物栽植要心中有“数”—浅议园林中的数字艺术

植物栽植要心中有“数”—浅议园林中的数字艺术

发布于:2015-05-14 11:03:14 来自: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施工 [复制转发]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想制作出优秀的花园设计方案,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正确使用手中不同数量级的植物材料。

  当你看到心仪的植物材料,并准备将其带回家美化庭园时,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到底要买多少株植物,应该怎样安排它们才能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呢?

  明确规划方案和使用恰当数量的植物材料是使花园变得更加优美的重要前提。设计人员应将每株植物都摆放在大环境中去考虑,然后再根据其“体型”、“体重”以及与周围植物、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来确定到底如何安排它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规划不同数量级的植物材料。

  “1”不是孤单的数字

  在安排庭园景观时,“1”不再代表一种音乐符号,也不是最高荣誉的标志物,更不意味着孤单。如果将一株植物作为庭院的焦点或者标志物使用,那么一定要确保该植物的各种植物学特性足以巩固其重要的地位。当然,也可以在花园里栽种同一种植物,形成某种植物的专类庭院,这种较有规模的栽植方案同样会营造出迷人的景致。

  “2”传统模式的标志

  像宫殿门前的门卫一样,“2”这个数字代表了一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在庭园入口或者房屋出入口两侧各栽种一株植物,能给人严谨、正规的第一印象。树木和灌木经常成对使用,但是多年生植物出现的几率不是很高。通常一些规格较大的多年生植物和一年生草类植物,以及部分一年生植物和外形柔弱的多年生植物均可成双栽种在门口或出入口处。

  “3”代表一种平衡

  “3”可以用来代表一种人类社会关系,而且这一数字模式经常在园林造景中出现。此种模式需要合理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将3株植物栽种在一排,就会显得呆板无趣;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按照等边三角形的模式栽种,此时的景观效果绝对比直线栽植优美得多。此种模式适合于植株直立的植物。植物材料之间要留有充足的空间,尤其是当植物种类不同时更应注意。有时,你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庭院装饰物来替代其中一株植物,比如供小鸟饮水的盆形装饰物。

  “4”平均分配效果佳

  “4”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配,比如平均分成两组,栽种在入口处。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非常好,那就是将4株植物分别栽种在平均分割的圆形或者方形地块的每一个小区域内,此举不必考虑植物品种是否相同。除此以外,也可以将“4”按照3+1进行分配,然后分别栽种在入口处或者道路两侧,此种方法多用于安排常绿植物。但是在安排此种方案时,3个一组的一方在整体结构和重量级别上要与1个一组的一方基本相当,否则景观的协调性就会受到破坏。

  “5”营造良好视觉感受

  “5”是庭院设计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常规设计模式是将其分成两排栽种,前一排栽种3株,后一排是2株。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矩形栽植床,在不规则栽植床中也同样适用,但不适合道路两侧的植物设置。

  “6”平均分配成两组

  将“6”平均分成两组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这种模式可用于填充庭园拐角,而且每组的3株植物或错排栽种或呈三角形栽种均可。但是,不要按照2+4的模式分配植物,以免破坏植物景观的平衡性;也不要将它们排成一列,这样反倒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7”或更多形成组团效果

  如果是7株植物,可以将它们集中栽植,以达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或者将相同的植物安排在一组,按照3+3+1的方式分配,但是千万不要按照3+4进行分配,这样会影响平衡性。如果植株数量是大于7的奇数,你可以将其分成若干个奇数的组合,如3+3+3=9;但是不要将其分成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组合,如5+4=9,这样也会破坏景观的平衡性。作为一个数量极限,如果达到12株或者更多,那么植株外形在景观中所起的作用就将大大提高,并超过数量形成的景观效果,此时成片栽种即可。 
+++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施工

返回版块

10.05 万条内容 · 2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住宅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下)

砂和砂砾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砾层系用砂或砂砾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实,适于处理3.0米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1.材料要求。(1)砂。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毫米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2)砂砾石。用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毫米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2.构造要求。(1)垫层的厚度。垫层的厚度一般为0.5~2.5米,不宜大于3.0米,否则费工费料,施工比较困难,也不够经济,小于0.5米则作用不明显。(2)垫层的坡度。垫层顶面每边宜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毫米,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经验的要求放坡。3.施工方法。(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米,并注意充分捣实。(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现铺现夯实。(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及受浸泡,降低其强度。(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米×5米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见表4-9。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6)当地下水位较高、在饱和的软弱基坑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毫米以下。(7)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捧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毫米)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8.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碎石和矿渣垫层1.材料要求。(1)碎石。要求质地坚硬、致密、未风化;碎石粒径一般为5~40毫米,吸水率不大于5%,含泥量不大于5%。(2)矿渣。当大面积铺垫时,多采用爆破开采的高炉混合矿渣(即破碎后不经筛分的不分级矿渣),粒径最大不超过200毫米;小面积垫层料径20~60毫米的分级矿渣;要求质地坚硬,稳定性合格,无侵蚀性,松散密度不小于1,1t/m↑3,压碎指标不大于13%,含硫量不大于1.5%,矿含量不大于1%,不得混入钢渣、煅烧过的白云石、石灰石等杂质,泥土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3)砂。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2.施工要点。(1)施工程序一般是先将软弱土层挖除至见天然好土,然后作砂框,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再后作碎石或矿渣垫层。垂直砂框可与垫层同时施工。(2)垫层应分层铺设和压实。垫层压实方法,一般用碾压法或振捣法,前者用于大面积基础,底宽每边加宽12~15厘米。(3)夯实用人力木夯或机械夯,做到夯实均匀,表面平整密实,高低偏差不大于狼毫米。夯打时,如发现碎石三合土太干,应补浇灰浆,并随浇随打。铺好的碎砖三合土不得留等隔日夯打。(4)铺到设计标高后,在最后一遍夯打时,须加浇浓浆一层,等表面晾干后,再在上面铺薄层砂子或炉渣,进行最后整平夯实,将棱角拍平,至表面泛浆为止,等干燥之后,方可使用。(5)夯打完的碎砖三合土,如突遇雨水冲刷或积水过多,以致表面灰浆层被破坏时,可在排除积水后,再新浇灰浆夯打坚实。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