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深圳北站未来天际线258米超高层——一等奖

深圳北站未来天际线258米超高层——一等奖

发布于:2015-05-06 12:28:0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项目信息:

名称: 深圳北站枢纽综合体D2地块建筑设计

业主: 深圳地铁集团

位置: 深圳,北站

总建筑面积:173,470 m

竞赛: 2014年一等奖

楼层: 地上58 层, 地下3层

高度: 258米

绿建标准 : LEED金奖预认证

设计: HPP Internationl / 亨派建筑 设计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

合伙人:Werner Suebai

项目合伙人:Jens Kump ,余炜

主创: 刘秉轶

项目负责人: 马云鹤, 薛燕

团队: Rosser Matthew ,连蔚杉,Slijkerman Niek ,樊晶菁, Julia Thielen,李悦娟,王丹, Elisabeth Fielder

经过前后 2年的的努力工作, 4个设计阶段, 几十家国内外一流的建筑设计单位,中标后144天的方案调整,超过 20个比选方案,仅为 一个目标: 华南最重要的口岸性地标- 深圳北站枢纽综合体
04111537423425618.jpg 041115375027839.jpg 0411153744994899.jpg

深圳北站未来天际线 – 258米超高层地标
高密度的大都会城市中,地标建筑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仅因为高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高度和独特的形态,在迷宫一样的城市中发挥灯塔效应,引导人们前进。同时,独一无二的超高层地标建筑会成为城市的名片,增强城市的可辨识度和归属感。
04111537523423087.jpg

整个塔楼形态简洁明了,正方形的平面保证了效率。并利用站场和民塘路11度的夹角,通过退台的形式将塔楼由下而上进行旋转切角,在顶部出现了呈11度角旋转的小体量正方形。这样的形态呈现出了级级向上的一种破壳而出的感觉。塔楼从下往上,体量由一层的2400平方米向上分4级过度到顶层的1600平方米,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塔楼的体量显得更加修长,并且充分满足了下部办公功能和上部酒店功能对空间进深的不同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退台产生出的空间设计空中花园,在不同的高度和朝向上分别呼应了周边城市重要节点和景观,南朝亚奇山,北向龙华新区,东面南山,西对长岭皮水库。而由于平面切角所产生的效果,塔楼的每一个立面,都会形成一个优雅的阶梯状形态,在城市空间的不同高度,都显示出独一无二的标志性。
04111537545889414.jpg
在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塔楼都以直线形态向上生长,唯独我们的塔楼以优雅的阶梯状呈现出来,这样的形势在城市天际线上的标志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形势,也契合龙华新区作为城市未来发展 节点朝气蓬勃,力争向上的的气质。
04111539218236467.jpg 04111539257706340.jpg
塔楼垂直绿化

塔楼通过多次旋转,形成了多个三角形的高质量室内空中花园,这里布满绿植,并在45层水疗区结合此形态设计了空中泳池,即能美化室内环境,形成城市的阳台,同时也为作为地标的主塔楼增加了绿色环保的设计元素,使塔楼的形象更加符合时代精神。
04111539296555341.jpg 04111539337115770.jpg 0411154007157176.jpg

商业公寓

商业公寓设在地块东北侧,建筑分为上下两个部份,下部平面与群房围合成了中央天井,上部通过11度的切面,与258米主塔楼形成 的强烈对话关系。
0411154010636223.jpg 04111539193437839.jpg






04111539337115770.jpg


041115375027839.jpg


0411153744994899.jpg


0411154007157176.jpg


0411154010636223.jpg


04111537423425618.jpg


04111537523423087.jpg


04111537545889414.jpg


04111539193437839.jpg


04111539218236467.jpg


04111539257706340.jpg


04111539296555341.jpg

全部回复(16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uyanhui63
    yuyanhui63 沙发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2016-06-08 05:36:0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o1462765200949
    谢谢楼主了
    2016-06-02 12:12: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7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博物馆的初始部分,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国家美术馆西馆是由艺术品收藏家安德鲁•梅隆资助的。20世纪30年代后期,建筑师约翰•拉塞尔• 波普受雇设计这座博物馆,他在设计之初就为建筑未来的扩建预留了空间。 数年之后,梅隆的儿子保罗负责为博物馆的扩建挑选建筑师。他转而找到了在20世纪具有前瞻性的建筑师——贝聿铭。 对于贝聿铭来说,有两个突出的因素导致设计变得非常棘手,那就是建筑的外形和功能。为建筑预留的狭小的梯形场地使人不知从何入手。北侧呈一定角度的宾夕法尼亚大道限制了场地的范围,使场地的外形十分奇怪。南侧的国家广场也给设计师造成了同样的困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