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台北晶华售楼处 设计师:林宪政 位置:河南平顶山 面积:800平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混乱环境中寻找反差 也许,大家认为单纯的环境最有力量,总是幻想着项目在一望无际、风景宜人的美景之处,设计师林宪政反而越来越喜欢混乱的环境。该项目左面路边是一排小吃摊,后面是拆迁中的房子,在设计者林宪政眼中,更喜欢在这样有生命力的生活场景中制造一些反差。所以,设计师提出博物馆的概念,剔除过去繁复的设计,只留下简洁的直线和大片白色。如Prada般干净利落的剪裁,但从来不放过腰线、质感等细枝末节的精致。 博物馆特质塑造空间 国内售楼处发生着巨大的质变,从追求奢华辉煌,到强调机能与社会责任。在林宪政的内心,始终认为售楼处不应该是常见的模样,所以在之前设计的几个售楼处中,都会植入一些感性主题,比如书店、花店等等。把商业性质极强的场所植入软性思考,弱化买卖双方物质化的强烈对抗。在设计看来,售楼处是所有开发的最前沿,需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果以开发商的角度,去提高一群人生活观、美学修养、个人品味,必然是件极伟大的事情。 一场手工折纸游戏 入口轻盈的一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灵性。建筑是极简的盒子外形,立面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折叠细节的采用,改变了建筑原本容易呈现出来的封闭性和沉重感,仿佛在建筑上进行了一场手工折纸游戏。 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入口折纸概念产生的曲面、折角都是为了解决机能问题,比如小体量的丰满感,不同位置和空间的对视问题,同时具备了指引性。 通过中庭折角增加采光,即在室内,又在室外,感知时间光暗、四季雨雪的变化。 光影赋予空间韵律 设计师对光影互动、空间层次与感性的理解,都呈现在墙壁上大大小小的“框”之中。 白天,阳光从室外通过 “框”映在室内白色墙壁与地面;夜晚,灯光从室内通过“框”映到室外,框内框外皆风景。 无论是“框”,还是建筑建造的过程,更像一场反差心理的行为艺术。当闹市中有一个建筑被围起,大家在猜测这是什么?当施工完成看到这样一个白色盒子,是接受?还是想去窥视的好奇?“框”这样的小动机,呈现的确是室内与室外,看与被看的关系。 |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9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