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分享)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

(分享)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

发布于:2014-11-26 13:07:2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作者:Kingckong按:关于“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之类的书籍和文章可以说多如牛毛。本人也未能免俗,曾于2009年底写过如下一篇。此文是本人应广州市某区建设局之邀而写的,供他们发文作设计质量大检查通报之用。

如今时过境迁,文中提到的部分规范也已修订。把此文贴出,仅是立此存照,提醒自己也曾干过如此毫无新意之事而已。



一、地基基础


1、未对岩土勘察报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机械被动地按其提供的参数和建议进行地基基础计。目前土勘察报告是与施工图一起报送审查机构进行平行审查,结构设计通常是依据未经审查合格的岩土勘察报告进行,不经分析盲目采用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
1)有的岩土勘察报告没有实测、也没有估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就随意划分场地类别。结构设计按错误的场地类别进行抗震计算,导致上部结构抗震安全度不足。


2)对某些日期久远的勘察报告,未注意到勘察时所依据的规划总平面图已修改、工程场地存在无钻孔控制的区域(甚至整个拟建工程范围内完全没有钻孔),仍盲目按原勘察报告进行设计,导致送施工图审查后需要补充勘察工作、设计返工,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地表大面积填土形成堆载,桩周土沉降可能超过基桩沉降,对基桩形成负摩阻力。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2(强制性规范条文)计入桩侧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3、桩周存在较厚的淤泥等软弱土层,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3条第2(强制性规范条文)和第5.8.4条计算桩身压屈承载力。


4、地下水和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但地下构件(承台、地梁、桩和埋地的柱段)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例如,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干湿交替的状态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腐蚀性。有的工程在勘察时地下水位很高、接近地面,部分设计人员就认为基础位于地下水以下,不属于干湿交替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勘察期间能够查明,设计使用年限内地下水位的升降更不可避免。


5液化土中的灌注桩,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4.4.5(强制性规范条文)“桩身箍筋加密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


6、预应力管桩以泥岩等遇水易软化的岩层为持力层,但未执行《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5.2.3条第1款、第5.2.18条和第7.3.10条第3款等有关规定。


7对直径不小于800单柱单桩大直径嵌岩桩,既无要求事前进行超前钻,也无要求在桩基检测时进行抽芯检验,没有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6(强制性规范条文)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规定。


8、浅基础、条基翼板和筏板的配筋率小于0.15%,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9.2.75款、9.3.26款、9.4.83款的要求。


9、柱(桩)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基础(承台)时,未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第4(强制性规范条文)、第8.4.13(强制性规范条文)、第8.5.19(强制性规范条文)的要求验算局部承压。

二、结构方案


1、相当数量的教学楼、宿舍等工程,仍大量采用抗震性能较差的单跨框架,未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6.1.5条。

三、荷载、地震作用和抗震设计原则


1基本风压偏小。按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第3.1.1条番禺3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2,换算成现行规范50年一遇基本风压应为0.6kN/m2


2、楼面活荷载折减不当。个别停车楼、工业厂房、仓库等仍按楼层进行活荷载折减,违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4.1.2条第21)和2(强制性规范条文)


3、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取“丙类(标准设防类)”,违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6.0.8条,导致结构安全度不足。


4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重点设防类)”的工程,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3.1.3(强制性规范条文)“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导致结构安全度不足。


5结构平面存在与座标系夹角大于15°的斜交抗侧力结构构件,但计算书未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5.1.1条第2(强制性规范条文)计算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抗震等级未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1.4(强制性规范条文)


7、高度>21m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未执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3.3.1(强制性规范条文)



四、抗震结构对材料的要求、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占违反强制性规范条文的绝大部分)


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未对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提出要求,违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3.9.2条第22(强制性规范条文)。


2、砌体结构材料未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3.9.2条第1(强制性规范条文)。


3、构件(如楼板)配筋率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4异型柱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各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小于0.2%,违反《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6.2.5(强制性规范条文)


5、异型柱端箍筋加密区间距不满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6.2.10(强制性规范条文),二、三级抗震异型角柱未按该规范第第6.2.12条第4款的要求全段加密。


6、框架梁跨中受较大的集中力,实配箍筋Φ8@100/200小于计算值。


7当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数值未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3(强制性规范条文)增大2mm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8条规定,与剪力墙连接的KL,当跨高比小于5时应按剪力墙连梁进行设计。个别工程对此类KL的箍筋构造、腰筋直径与配筋率等,未满足该规范第7.2.26(强制性规范条文)


9抗震墙(剪力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未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6.4.3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10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2(强制性规范条文)


11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3(强制性规范条文)。


12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条第2(强制性规范条文)。


13、框架柱纵筋配筋率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条第1(强制性规范条文)。


14、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大于10d,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8条。


15汶川地震的特点之一是楼梯破坏严重。相当数量的工程仍没有参考汶川震害经验、对楼梯相关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强。


16柱纵筋采用HRB335,梁纵筋采用HRB400,施工现场存在直径相同而强度不同的两种变形钢筋,存在混淆错用的风险。



五、钢结构
1钢柱脚的防护未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9.3(强制性规范条文)


2、未注明钢结构的耐火等级,构件的耐火极限,未对防火涂料与防锈底漆的化学相容性和粘结性能提出相关要求。


3、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2.1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4、钢结构部分欠节点验算计算书(如梁柱节点、梁拼装节点和柱脚验算)。


5、多层钢结构房屋,钢支撑的腹板宽厚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8.4.2条第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老王在隔壁
    顶下。。。。。。。。。
    2015-05-02 22:09: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tg123456
    ytg123456 板凳
    好资料,我顶下
    2015-05-02 06:31: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确定抗震等级所用采用的房屋高度起算点的问题

结构新人,想请教下一个问题。抗规6.1.2的表格上确定房屋抗震等级时其中一个标准是高度是否大于24m。在表6.1.1下面的注的第一条写到“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问:表格6.1.2的高度是否也采用此规定。室外地面应该是指室外地坪的高度? 同时房屋高度的起算点从室外地面起算的出发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室外绿化对房屋抗震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是否可以把嵌固端作为起算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