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4-27 15:12:2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我认为中国建筑没有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我接受不了有些人,批评我们的建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建筑毕竟是从土地上慢慢生长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晶,你觉得我们的房子盖得比国外的房子差,那也是各种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它还能是什么样子呢?它既没有往前跑一步,也没有往后退一步,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如果硬要把社会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看似“有问题”的现象指出的话,我觉得建筑师的从业心态,以及建筑教育界从学生的求学态度到老师的学术良心和知识水平与世界上许多建筑大国甚有差距。
如果9亿农民的中国,满街都是高科技建筑,那才奇怪呢!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生活还处在靠老天爷赏饭吃的阶段,因此对现在的建筑而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如果说我们能够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那么我们此刻面对的,是要解决世界四分之一的居住问题。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直观外表。我从台北到美国西岸再到北京,有种很强烈的感觉,中国有自己的时钟,这个时钟从几千年前文明开始,就上了发条,它不停地走,没有停过。同样的,印度有印度的时钟,埃及有埃及的时钟,只不过美国现在觉得它是世界标准时间。有些人不喜欢我们的建筑,因为他们生活在他们的环境里,对居住空间有更多品质上的要求,而我们对量的要求决定了这里不是建筑精品的天堂。想要与国际建筑精品接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现在在谈建筑美学,同样不能忽略如前文所述的市场对“量”的要求。中国的建筑师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很难要求他去研究美学。就像不能要求一个作曲的人,一年必须要作一百首曲子,还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但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放弃美学谈建筑的理由。我想问,在中国建筑师教育体系里,“建筑美学”占据多大比重?为什么近二十年的建筑,有一些甚至毫无美感而言?中国任教建筑系的老师都是什么样的资历,是否其中大部分老师未有成功作品,而跟学生一起纸上谈兵。
事实上,“建筑美学”在世界把范围内都很难是一门完善的学科,在国内,对于大多数建筑师的养成教育中基本上就是零,最多谈的是建筑史。建筑美学在国内建筑领域的缺失,我认为缺乏正确的观念是其中一个原因。好多国内建筑传统教育是极其封闭的,是典型封闭型社会里的小封闭型社会的封闭学院的封闭型建筑型的封闭教育,而开放性的东西往往只能出现在一些另类的、非主流的人身上,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领域上大部分都是纯粹的封闭,甚至越主流就越封闭,就越落后。
与之相反,许多国家是一个开放型社会,越主流越开放。当建筑美学是在一个开放的观念和体系里,就会很容易去接受和创造新的事物,既不会被历史原因所左右,也不会有人去指手画脚,很自然地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都市建筑现象。这种开放甚至形成了另一种“封闭”状态,那就是主事者、执政者和策略者因为担心开放过头而需要在某个部分进行封闭,因为他们认为太过开放对城市是有伤害的。
这个结果很有趣,一群开放的人把巴黎打造成交响乐团,一群封闭的人把北京打造成马戏团。
事实上,国外许多城市在建筑方面的要求要比国内更为严格,因为开放型社会的原因,国外的城市管理者的任何决定都是令大众心服口服的。这的确很有趣,就好像各种著名选秀节目一样,需要靠群众的反应来主导自己的反应。
因为封闭型社会的原因,我们对权威反而是不信任的,因为他不是从我们中间产生的。如果有一天城市的管理者是由专业人士选出来的,并且充分授权,而且不得连任,也许我们有机会遇到有理想与高度专业敢干实事的顶级人才。
国外有许多教建筑的老师开着奔驰宝马来上课,有着自己运作成功的建筑师事务所,尽管老师并不见得希望学生一模一样地学习他们,但学生至少可以把商业成功的老师作为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以后如果要像老师一样,老师说什么应该挺对的。而国内的学生如果看着自己的老师骑台老掉链子的自行车的时候,应当会想:“我绝对不能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像他这样!”这样必定演变成,老师无论讲什么,学生都觉得是错的。开放型社会常常是一群有经济实力与知名的建筑师来教育下一代,封闭型社会通常是由一群脱离现实世界许久与没有竞争能力的教书匠来教育下一代。
好的建筑师关键是要有思想
好的建筑师是好的策划人,关键是要有思想。有思想的建筑师,可以说服人接受一种更好的对于人类环境的设计解决方案,去找人合作设计。建筑师常常也是一个具备巨大影响力的大策划人,他影响一个时代的思想,影响一代人,可以说是个社会工作者。千万别把好的建筑师当作一个搞技术和运用技术的人。
如果你是典型建筑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你的脑子很容易一直把建筑当做一个技术问题,以后最多是个有人文素养的工程师。建筑可以是技术问题,但同样可以反对以技术为本位的传统,从国内众多知名建筑系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建筑教育方向和国外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说,有些学校一年级的课题是售票厅或小别墅,二年级时幼儿园或活动中心,三年级是住宅小区或博物馆,四年级是商业街规划或社会实践,五年级时校园规划或更大的项目,好像项目的大小和年级有关系似的,这种把建筑教育当作简单技术训练的观念严重错误。
随着建筑教育的深化,建筑应该是愈做愈深入而跟大小无关,在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南加州建筑学派的重镇),大学一年级一直到研究所三年级都可能在做小房子,学生做相同的题目很可能年龄差到八岁以上,但是由于经验及能力的不同,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无论在理论上或技术上有着巨大深度及广度的差异。老师中,搞艺术、音乐或电影的人也常常来教建筑,尤其到了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完全可以不聘请所谓的建筑工程设计师来教育下一代。
建筑师被宠坏,输的总是业主
对建筑设计界谈论颇多的关于业主素质问题,我站在业主一边。今天有不少人已经养成了习惯,用批评别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你本来就不行,还一个劲地批评业主,业主何其无辜啊!他把钱给你,把地给你,告诉你他的投资就是这么多,真的是很被动的。业主无论想要什么,建筑师就应该给他提供最佳选项,如果你看不上业主的水平,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做啊,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他要这样的东西,要那样的东西,但肯定没有要求你给他做一个烂东西。业主有无理取闹搞臭建筑的权利,建筑师有不接受委托不挣这笔钱的权利。
我们一般所谓业主太不专业,指的是他不懂得寻找好的专业团队,容易被一些假象蒙蔽,或者是无法说服真正好的服务团队为他的项目不求最贵但求最好掏心挖肺的尽心尽力,当然,也有不少人称他们为人类都嫌恶心的骗方案败类,但这并不是说,建筑师会比业主好到哪里去。
对一些建筑师把建筑质量失控归结为施工队伍原因,我持严厉的批评态度。我一直认为,建筑的状况跟我们整个社会状况非常相符,极度合理,吻合到极点。一个建筑师,设计做完了以后,怪施工不好,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说这句话的人如果是个老外,我可以理解;如果是国内设计师说的,我就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他不知道国内的民工一个月拿多少钱以及国内欠薪水问题有多么严重吗?他凭什么盖好房子?在这种工资以及不稳定收入下,他凭什么每一步都认认真真踏实做好?这也是国内还有所谓的工程鲁班奖的原因,有些东西没有受过良好培训教育的人不该会做,他会做那才叫奇怪!一个建筑师在作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我们的房子是民工盖的,应该避免民工不可能做好所带来的错误。很多人还在为生存苦苦奋斗,建筑师凭什么为了一个念头要求施工跟得上他的想象力,何况国内有太多的建筑师对工程认识太少,更别谈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了。
现在的建筑师真是被宠坏了。房子盖不好,怪工人不好,怪业主不好。建筑师本来是能够给项目创造更大的效益的,客户只是不知道而已。房子可以设计得更好,可以名利双收,如果没有,客户就是输家。建筑师基本上是没有输家的(除非被人家骗了方案,拿不到款),不管怎样,设计费他是照收不误,只是多收少收的问题,最多就是落个声名狼藉。我们相信选错建筑师的人肯定是最后的输家。
建筑师没有权力拿建筑来实验
实验艺术、实验戏剧、实验音乐在现代美术馆或者小剧场里常常出现,通常那是面对最小众的群体的一种实验创作行为,简单来说,在一个50人观众的小舞台上,你再怎么实验失败,最多不过是让50个人回家做噩梦或提前离场而已。
见过几个实验艺术家感慨不被欣赏的,我认为他做那样的作品,压根儿就不想让别人欣赏。如果他还自诩前卫,他本来就不应该被欣赏,否则就是大俗人一个。
我常常跟抱怨不被理解的艺术家说:“你这个人真奇怪,你老爸老妈不理解你,你老婆不理解你,你的兄弟姐妹不理解你,你怎么会傻到觉得有人能理解你?”艺术作品、戏剧作品、音乐作品的实验失败是伟大的作品之母。
关于城市与建筑,我认为建筑师没有资格、也不该有权利拿城市与建筑来实验,并要社会去负担巨大的成本以及风险。因为实验就意味着成功或失败,城市与建筑一旦失败,是要整个社会来承担不可磨灭的灾难。就像我反对实验教学一样,怎么可以拿学生一辈子的幸福来做实验?这个方法一届学生试过了,不行,换下一届学生再用别的方法试试,那失败的一届学生怎么办?教育人员没有资格去毁掉一个青年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建筑师当然也没有资格拿业主的钱与不可再生的城市空间资源来开玩笑。国内外有很多所谓的先锋建筑师,拿很多人的项目来开玩笑,这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实验失败知名案例之一的广州歌剧院,由于世界知名建筑家扎哈?哈迪德的石材3D曲面外墙施工的“实验失败”,最后完工时拙劣得像杂碎后拿胶带粘回去的破罐子。当然,建筑师的图似乎永远不会画错,错的都是工程队,但是谁不知道中国的建筑工程技术比德国以及英国落后呢?这个实验的失败率也太大了吧。
就连骂声理工学院(MIT)也向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提起“疏忽诉讼”,指控他设计的“史塔特中心”(STATA CENTER)有缺陷。“史塔特中心”是美国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指控说,盖里设计的“史塔特中心”出现渗漏、地面裂缝、发霉和排水不畅通。想想麻省理工学院这个世界上应该最严谨的学校都有着“实验建筑失败”的案例。 国外确实也有很多成功的实验建筑,但国外的实验建筑通常由于一系列谨慎与成熟的技术环节,实验成功率似乎高多了。也就是说虽然航天飞机处于实验阶段,还曾经失败过,但是还是有人敢坐航天飞机。
反观国内建筑界,中国人胆子大,也想做实验。作实验也行啊,一般的项目,总要控制90%的部分是能被控制的吧,把剩下的10%留给实验。但如果只控制了50%,让50%摸着石头过河,但凡作了这样一次实验以后,建筑师和业主就成了仇人,互相责怪,谁都觉得对方没道理。公平一点地想,我觉得付钱的人道理多一点。
由于实验性强的作品视觉冲击力比较大,业主在求新概念的驱使下,容易被肤浅地迷惑。但新建筑不一定是好建筑,新的和好的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历史告诉我们,新建筑常常不是好建筑,就像新青年更不一定是好青年。
古典建筑不代表古板建筑,极简更不等于简陋。
国内外所谓实验性强的建筑师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是,他们常常比所谓的古典建筑师更保守,更法西斯,更难接受多元建筑文化及持不同意见的人,甚至狂妄无知到试图去控制话语权以及定义何为现代建筑。
形式是跟随着功能产生的,但也不能为了功能的理由就简单到做一个鞋盒子,我承认有些建筑师光做盒子也能做得很好,但有些功能不是一个盒子就能解决的,他还得找出点东西来。如果坚持这样的简单原则,就是另外一种令人反感的腐败形式主义。
建筑还是尽量自然一点,无欲则刚。要知道全世界的建筑原理都差不多。但建筑确实有时代性。如果是神权时代,被称为建筑的东西,常常都是以神为名的设计,老百姓的居民肯定不算建筑;皇权时代,皇宫就是建筑,老百姓怎么能拥有称为建筑的作品呢?
到现在,所有人使用的房子应该都可以是建筑吧。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