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140.2 万条内容 · 215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结构问答】配箍加密区及非加密衔接关系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了,还是没想到什么最好又最方便的方法。PKPM在输出配箍时,会以节点为分断,把每段梁切成8分,有9个计算点。分工况计算后对每个计算点输出抗剪抗扭及受弯配筋。对于抗剪箍筋,会按规范的1.5Hb及500取大值判断加密范围,并给出配箍数值GXX-XX。所有配箍值都是以SATWE设定的最大间距来计算,一般都默认设了100mm。所以经常有人会满足了加密区,但非加密区就不满足了。现在我的疑惑是附加显示的梁550x800,左端箍筋输出G1.7-1.4,中间段输出G0.6-0.6,右端输出G1.6-1.3.具体配筋又两个方向,8@100/150(4),基本能满足左右端梁的加密及非加密区(G2.0-1.33),但中间段就费了,还有一种就是8@100/200(4),这样左右端加密区够中间段也够,就是左右端非加密区不够,只能达到G2.0-1.0的结果。请教下高手,应该怎样合理平衡经济与受力要求配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1.后浇带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避免在浇筑较长构件时因混凝土收缩(化学收缩及干缩变形)而开裂。其二,在某些情况下设置后浇带可取消沉降缝。
2.后浇带并不能消除构件(或结构)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温度应力。显而易见,设置后浇带后构件(或结构)仍然会因温度变化引起温度应力。
3.后浇带处的钢筋并不需要特殊处理。无须担心因混凝土收缩而导致后浇带处的纵向钢筋受拉屈服。这是因为: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因受钢筋的约束而收缩变形并不是很大,与钢筋屈服时的应变比较相去甚远。以Ⅱ级钢为例,其屈服时的伸长率可达4%以上(δ≥22%),若将后浇带长度定为一米,假设应变达到0.4%,其变形可达4mm(事实上变形并不限于这一米的范围),而我们一般情况下能见到的裂缝最大不过2~3毫米,不知是否有人见过更宽的裂缝?因而可认为,此时钢筋并未屈服,不过产生一定的预应力而已。
4.设置后浇带仅解决了构件中段的较大收缩裂缝,而在后浇带两侧的构件中仍然可能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细微收缩裂缝。
5.采用“膨胀带”代替“后浇带”是个较好解决收缩裂缝的办法。亦可不用“膨胀带”而整个构件采用“自应力混凝土”浇筑,调整膨胀剂的比例,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或建立微弱的压应力。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