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谓历史悠久,最早的园林记载是殷周时期的“囿”、“园”。《说文》:“囿,苑有垣也”。秦汉以后渐成为统治者的游乐之地,大兴土木,尽求其美。始皇的阿房宫,汉帝的上林苑等就属于此类。后来,富民、贵族也纷纷仿效,先在北方,后入江南。于私宅屋里或宅外模仿自然,叠山理水,融合建筑,巧妙布局,寓情于景,添山水之妙趣,造诗情画意之意境。
“园林”的范畴有多大,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杨州的个园,岭南的余荫山房,徽州的“果园”等等,这些园林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中国园林根据传统的划分方法,应有皇家园林,岭南庭园、江南园林等。根据目前中国园林界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四类,除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宅第园林外,还包括名胜风景园林。而徽州古典园林呢,应是江南园林的一个派生体系,还要加上一些名胜风景园林及风格独具的“水口”园林。国务院于1982年11月8日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中,徽州就包容了二处,其一是“天下第一名山”的黄山,其二是从徽州延伸出去的“富春江——新安江”景区。纵观目前徽州仍然遗存的最古老的宋代私邸园林遗迹——黟县碧山村的培筠园考证来看,徽州古典园林应始于南宋。南宋初,中国的政治、文、经济中心南迁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徽州就成了南宋京都的大后方,园林也渐渐西入徽州,使徽州园林印上了当时杭州园林的影子。如培筠园的园主就是南宋绍兴二年进士,为官时与奸相秦桧不和,归隐故里,建此园以颐养天年。现仍存有一块斑驳脱离的石碑,此碑虽经800多年的风雨侵蚀,诗文依然可辨:“万仞巍然叠嶂中,泻来峻落几千重;森森桧柏松花老,又见黄山六六峰”。
徽州古典园林,首先是得益于境内的山水资源,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毗邻江西、浙江。境内有七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太平县、婺源县,境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有号称“世界奇观”的黄山,著名道教圣地的齐云山。清凉峰、牯牛降一左一右,相互呼应,还有“山水画廊”的新安江,和“皖南翡翠”的太平湖……大好的徽州山水,孕育出了与秀丽山川相得益彰、巧夺天工的园林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躲避战乱和种族压迫,北方的世家大族纷纷举族南迁,进入崇山峻岭的徽州。而徽州土地狭小,逼得他们不得不出门经商。《晋书》中歌舞离别之辞,其声悲切,此处的离别之辞说的就是经商之苦。然明、清之际,徽商称雄江南,富可敌国。就讲光绪《两淮盐法志》列传的80名客籍商人中,徽人就占60名,在江南形成“无徽不成镇”的鼎盛局势。“藏镪百万”的徽州商人占据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商界。明、清许多著名小说,如“三言二拍”、《儒林外史》等书中。就有许多徽商的故事,大戏剧家汤显祖也由衷发出:“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的感叹。而江南名城扬州的繁盛,就是由于徽商的推动,故史书有:“扬州之盛,盛于徽商”的记录,而康熙、乾隆南巡,多由徽商接驾。徽商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加上他们览阅天下名园,便在客居地以及徽州老家建造了大量私家园林。就拿徽商居住地之一的扬州来讲,徽商在扬州广建园林,并常举文会,园林往往为骚人墨客诗文酒宴、雅集之所。据《扬州画舫录》文:“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梦星)筱园及郑氏(侠如)休园为最盛。”这三人皆为徽州人,系侨居扬州的大徽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扬州时,竟到过十八家徽州人的私家园林。徽商马日曾为“毕园”撰《毕园词》云:“绿云闲住栏杆外,似做生秋情态,病骨年未差健在。废池吹台,野田方绿,著眼都如画。小山招隐寒香坠,雁落吴天数声碎,艇唤支筇惟我辈。碧摇蕉影。响汾竹籁,幽思今朝最”。读其词文,园林之景致犹在眼前。
众所周知,徽州古典园林之美在于它自身的体内,那就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和绚丽多彩的徽州风情。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徽州,曾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徽州文化。这里是新安版画、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的发源地;是徽商、徽剧、徽菜的故乡;是徽派盆景、徽派雕刻、徽派古建的诞生地。还有歙砚,徽墨等等,称雄中国;程朱理学统帅了中国人几百年的传统思想,渊源流长。当然还值得一提的与徽州古典园林相关连的徽州版画,在明万历年间,就成为中国版画之最精美一派,徽州版画一扫“粗壮雄健之凤,成为工整、秀丽、缜密而妩媚的情调”,我们可以从明代著名版画《清楼韵语》中看出,那繁复的画面,诗情画意的人物背景,情神兼备的人物,似乎都在闪烁着风情万种的园林意韵,使人一看到画面,便联想到:“羞归明月渡,懒上载花船”,或“执手但言君去后,竹窗松影为谁清”等情景。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