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商易宝社区 \ 行业脉动 \ 穹顶之下 环责险在十面“霾”伏中能否挺身而出

穹顶之下 环责险在十面“霾”伏中能否挺身而出

发布于:2015-03-04 14:58:04 来自:商易宝社区/行业脉动 [复制转发]
近日,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互联网中掀起一股讨论风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在穹顶之下十面“霾”伏中,我们每个人都和雾霾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私人恩怨。经记者了解,近日与“雾霾”相关搜索数据飙升近百倍,防雾霾口罩、空气净化器、车载净化器等更成为各大购物网站的热销品。
实际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心,远不止于空气污染。在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中国的生态环境已尽显疲态,各种污染问题“遍地开花”。对清洁空气的需求,只是人们“美丽中国”诉求的一部分。相信每个国人都在重新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在环境方面的代价。为了改善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环境,环境保护显然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主题投资机会,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否也将迎来发挥作用的最好时代呢?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简称“环责险”)又称绿色保险,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以企业发生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一种商业保险。
近10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建立环责险制度,开展环责险试点。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会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环责险试点工作。2013年,两部门在总结前期6年试点经验基础上,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涉重金属企业投保环责险,鼓励石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及其他高环境风险企业投保。
不过,环责险目前在国内的实践情况并不乐观。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曾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研讨会上表示,环责险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企业需求不足、险企积极性不高、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环责险试点,投保企业累计达2.4万家(次),提供风险保障500多亿元,支付赔款2000多万元。虽然投保企业基本达到省级全面覆盖,但从数量上来说尚不到应保企业的30%。有业内人士坦言,企业投保不积极,包括一些试点企业即使第一年投保,如果当年没有发生污染事故,到第二年续保时就会降低参保额度,或者不再参保。而投保企业数量不多也使得保险的“大数法则”难以发挥作用,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巨大的赔付金额也让保险公司在推广这一业务时顾虑重重。
从现实情况看,对于很多违法排污企业而言,即使被检查出环境污染,一般也只需要缴纳数量很少的罚金,如果企业购买环责险,一方面要付出较多的保费;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的介入下,企业还要追加远远大于罚款的防污设备的投入成本。
因此,要想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要想减少环境污染,要想环责险能“挺身而出”,首先应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埋单”局面,制定污染损害认定和赔偿标准,加大环境事故赔偿金额和责任,提高环境违规成本,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同时,应强调“强制”购买环责险,进一步推进各地加快开展环责险步伐。像广东清远就面对“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现实,采取了政府点名的手法,“建议”20余家企业主动购买,这一“点名购买”受到业内人士和市民的点赞。此外,还应扩大企业购买环责险范围和数量,而不是限于少数高危行业。2014年底环保部又新公布了一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包括22个省区市的近5000家企业,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电力、医药、印染等行业。
事实上,环责险以市场化手段来处置环境污染损害,能够明晰环境污染责任,分散降低企业压力,及时维护被侵害者权益,还能实现企业与保险公司对污染风险的共管,有助于降低污染风险。但是由于相关文件效力等级低,权威性不足,险企推广环责险时底气不足。所以,下一步,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或规章,让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有法可依,成为与交通强制险类似的险种。当然,制定相关法规需要慎重,要对险种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分担与联保、免责条款、保费标准、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细节问题做出科学公平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环责险才具操作性,才能让更多的企业、保险公司有积极性,通过保险制度最终达到全民自觉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
毫无疑问,正如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所言,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雾霾也不过是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出现的这些污染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显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必须在这个春天有所作为,必须着手为改善环境做点什么。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期待从两会上听到更多的利好消息。当然,也希望环责险能借机“挺身而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建功立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脉动

返回版块

12.08 万条内容 · 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对于苗木冷市 应静思慎行

近日,听到很多人都在热议这一轮苗木冷市。通过观察和交流,很多人显得非常焦躁不安,而且这种焦躁不安多是被“传染”的。记者曾问过几个苗木从业者,问他们怎么感觉到冷了?其中一位回答说,2014年秋后很多苗子价格都降价了,而且还有滞销的现象。另一位则回答说,反正大家伙都说苗子不好卖了,我虽然也销出去一些苗,但收益大不如从前了。听了这几位的回答,记者想对他们说:面对冷市,应静思慎行。 为什么要静思慎行呢? 2014年袭来的冷市,确实有些冷,但有多冷呢?很多业内人员说不上来。这说明,我们很多从业者还欠缺思考,在人云亦云地喊冷。众所周知,这次冷市和以往的苗市低谷有所不同,有的苗子卖不出去,有的苗子花钱买不到。可以说,是苗木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苗木结构出现了问题,是造成冷市的主要原因么?记者经分析认为,苗木结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冷市的快速到来,但冷市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不仅仅是因为苗木结构不合理。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即使是在高峰期,也不是所有苗子都好销售,也有些苗子会出现滞销的现象。而在现实中,此轮冷市被过分渲染,被说得冰天雪地,似乎苗市进入了死局,所有苗子都不好卖。其实,事实不是如此的,一些苗子的价格仍然坚挺,有的苗子价格还逆势上行。记者认为,一些从业者对于已经到来的冷市,闻其声的多,观其行的少,听别人说的多,亲自研究的少,焦躁不安的多,沉下心来思考的少。只知道冷市来了,而不知道冷市为什么来,来的原因是什么。只知是冷市,而不知到底有多冷,只是人家说冷,自己也跟着喊冷。静思慎行的目的是为了不盲从,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应对措施,能够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静思不是闭门思过,是要在观察、分析、倾听的基础上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思考。苗木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是投入大,产出慢的行业,做出决策要谨慎,不能想当然,也不能跟风行事,这就是慎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