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大气治理 \ 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角度对长三角水网地区内河创建“绿色航运”的探讨(续2)

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角度对长三角水网地区内河创建“绿色航运”的探讨(续2)

发布于:2015-01-18 20:07:18 来自:环保工程/大气治理 [复制转发]
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角度对长三角水网地区内河创建“绿色航运”的探讨(续2)
---向文汇报报导的长三角内河电动货船“瑞华一号”致敬---
读了1月13日文汇报张晓鸣记者的水上“特斯拉”“瑞华一号”纯电动货船的报导,深刻感到,这是长三角水网内河创建“绿色航运”的第一步,也是长三角地区第一艘真正的绿色货运船舶,它以勤俭节约的精神,把一艘柴油机动力的旧船改造成纯电动船,而这样的改造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显然不会比新造一艘船少,因此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
俗话说凡事开头难,作为一项新事物,往往没有先例可循,而逐步完善则是每项新事物在其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规律。报导中谈到“瑞华一号”船上装有近十顿重的蓄电池,它需占用的舱容很大,这对一艘500吨级普通的货船来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量,因为蓄电池在瞬间大电流充放电时,电液中有时会有微量汽泡泛出,数量虽极微小却具有腐蚀性,加上蓄电池组也有其一定的绝缘要求,它应该被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如果在一艘普通货船有限的舱位空间内这确是一个不小的难点。如今在“瑞华一号”船上,除已采取了安装实时监测、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外,我们仍建议在平常航行操作时,除非紧急情况,应尽量不要加速过猛,以保护蓄电池不受瞬间大电流放电的损伤,以提高蓄电池使用的安全。
另外报导中谈到“瑞华一号”空载航速每小时15公里,重载七八公里,这是长三角内河及京杭大运河“机动货驳”比较适用的经济航速,不过重载时的七八公里还可略高一些。可以设想为提高“瑞华一号”的营运效益,在其现实情况下,不妨用非常省力省钱土办法的“气膜减阻”措施来试验一下提高“瑞华一号”重载航速的可能性,即使能提高半公里时速也是有益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是:
1) 用一台每平方厘米0.5公斤左右风压,功率1千瓦上下的小型离心式鼓风机,做“气膜减阻”的供气源。
2) 利用空船时船首扬起的有利状态,用重量较轻质量坚固便于安装的钢制或塑料质管材按事先从艏柱上端起,沿船体中心线向下,转向船底龙骨板并向后再延伸3-4公尺的形状预装好,安装时再用事先紧固在管道端口及相应间距处的绳索或细钢索,紧固到左右舷甲板上相应位置,使气膜供气管能紧贴在船底板中线位置。这项工作虽很简易,但施工人员仍必须严格按规定穿着水上施工的救生防护装备,以确保水上操作的安全。
3) 气膜供气管道装好后,应先经过重载航行来检查其安装的牢固程度再和鼓风机相连接试验。这个比较土的方法在船底所能形成的气膜面积并不大,只减少了船体浸水面积中的少部分的水磨阻力。因此它的降阻增速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不过它离艉部较远不会影响到螺旋桨的效率。它的好处在于如果鼓风机是临时借用而安装管道也由船员自己操作,仅需要管材和绳索固定件等的材料费,这样整个试验费用大概不会比购买几辆自行车的费用高,但却可验证“瑞华一号”用十分经济的“气膜减阻”措施来提高重载航速的可行性。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可能有错,谨供参考。

阅读下一篇

环氧树脂焚烧废气治理

环氧树脂焚烧废气治理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生产与应用过程也像一般 化工厂一样有三废产生,虽然不很严重,但治理也必不可少。过去仅仅注意厂房内安全生产,将有害气体采用通风排风放到厂房外,将废水进行预处理,回收有用材 料放入污水管道排放。但实际上是污染空气,污染水质,构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生产,制造玻璃布层压板、覆铜箔层压板时需要制造预浸 渍料,通常用立式上胶机和卧式上胶机来生产。每生产一吨预浸渍料则必须用一吨环氧胶液,每吨环氧胶液内至少有500~600kg溶剂,溶剂内含有甲苯、二 甲苯、乙醇、丙酮、二甲基乙酰胺,甚至还有甲醇。在浸渍烘培过程中,底材和预浸涂胶的半成品中的低分子物以气体排放到厂房外;生产粉云母带时 也必须在云母带机的长形气热烘箱中经烘焙干燥,除去溶剂。一吨粉云母带成品将排放出600~700kg溶剂,其内含甲苯、乙醇、丙酮或二甲苯等。通过云母 带机上的排风装置而排放到厂房外,而车间内部有害气体浓度339.2uL/L。在生产环氧玻璃布 浸渍制品时也同样要释放主大量的有机溶剂,通过上胶机上的抽风系统排出厂房。生产环境绝缘漆时,用熔融法在熬漆时有低分子物及副产品生产,在溶解漆基时又 大量稀释的溶剂逸出,虽然通过抽风系统排放入大气,但在生产车间内溶剂蒸气所笼罩,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将对人产生有害的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