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12-03 13:12:0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来源:互联网
2006年,马岩松凭借加拿大多伦多梦露大厦的设计一举成名,成为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这件事让更多非业内的中国人开始谈论建筑,也让更多的“异形”建筑出现在中国─在设计上,马岩松总会被冠以“炫技”、“形式主义”、“风格化”这样的词汇。就和他的事务所取名MAD一样,这是个天马行空的建筑师。
在广西北海,他们设计了一片几千户居民居住的高密度住宅区,所有的住户都面向海边,在原本的规划中,一百米的高楼就有十几栋,而他们的设计却如一片连绵的山峰,因此,所有住户都可以最大视野地看到海景。他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假山”,目前已经在建设中。
不久前,他所设计的哈尔滨中国木雕博物馆建成,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与之同时完工的,是一个充满着欧陆风情的高层住宅建筑群。如MAD对它的介绍,博物馆像是一股冰雪洪流,被冻结在位于城市中心的狭长基地上,长有两百米,外表覆盖以银色不锈钢板。
他受到各类业主的欢迎─同期在建的还有在天津、南京、安徽等城市所设计的各种大型建筑群。“在中国,大建筑就是城市的现实。”他说道。
这些建筑物都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和地形地貌结合在一起。如果从上面这些渲染图的角度,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但如果凑进了看,它们依然是梦露大厦式的建筑物,扭曲的不规则立面带来一种张扬的感觉。有评论认为他的部分设计受前东家、普利兹克奖得主扎哈·哈迪德的影响,他先后在中国设计了广州歌剧院以及银河SOHO。
梦露大厦是MAD最着名的产品,至少在2013年之前是。它成为这家公司开拓全球市场的起点,也将马岩松与其他中国建筑设计师区别开来。此后,他在吉隆坡、泰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南美、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都做过设计提案,其中不乏因梦露大厦慕名而来的地产商─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建筑师,梦露大厦不应该是一个偶然。
2013年下半年,马岩松主导的罗马和巴黎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它会超越此前梦露大厦带给马岩松的声誉。
位于罗马的是一栋建成于1920至1930年代的现代建筑,建筑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它坐落于一个包括四条街道以及一座300多年历史的教堂的老街区之中。开发商希望把这栋建筑改造成一个住宅项目。而巴黎的项目则是一幢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住宅,地上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0米─在住宅平均高度只有7层的小巴黎,这样的高层项目非常少见。
马岩松没有把他在中国的设计风格带到罗马和巴黎。在采访过程中,他至少提及了两次自己的身份问题。“我想在巴黎做项目,因为它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但巴黎是经典建筑云集的地方。中国建筑师来可以做什么?”另一次则是,“作为一个来自北京的年轻人,对罗马有这种姿态,我很欣慰,当时没脑袋一热要干吗的冲动。”
在罗马这样的历史名城,建筑师通常采用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仿古设计,以便与其他古老的建筑协调,另一种就是采用极其现代的材质和外立面,以与之造成反差。马岩松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尊重这个城市的历史:他在设计图中去掉了传统的大楼立面,只留下楼板和柱子的基本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停车楼。新的居住单元安插在其中,这样,就产生了好多平台和花园的公共空间,人们在这种自然空间里的生活一览无余。由于古典建筑在立面上有很强势的表达,而这栋缺少立面的建筑在整个街区中就显得虚化了。
在罗马,他希望用一种消隐的方式来表现身处今日的建筑师的创造力。而在中国,MAD想要为千篇一律的城市规划注入强心针,并把这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城市的一种批判。
“这样一座像极了博物馆的城市,你如何去表达一种真实的现代人的生活,人在哪儿?”马岩松在强大的历史感面前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