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抗震区:
次梁
框架梁
《混规》9.2
9.2.1.
3 对于 梁配筋过密情况: 可以采用并筋方式 《混规》
这样可以解决,纵向钢筋间距太小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
(最好实际到现场去看一下,问一下浇筑混凝土的人)
对于梁底部钢筋 出现2层以上的情况时 该层钢筋 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 增加一倍。
这里的中距是指 净距???
9.2.2
1.梁的简支端: 梁的底部纵向钢筋 伸入支座的长度(直锚)的要求
对于需要考虑计算剪力值的箍筋, 其长度为12d(带肋)或15d(不带肋)。
而箍筋为构造配筋时 只需要满足5d。
该要求的作用??条文说明仅仅 说了效果比较明显,而这个效果是指??
2.对1点(直锚)满足不了 ,而采取的弯锚及其他机械锚固措施。
注:1.弯锚及其他机械锚固水平投影长度为基本锚固长度的0.6倍。
2. 这里的0.6倍 比刚接端(支座为竖向构件
<平面内连接>
)的0.4倍 大!!
平面内连接>
实际应用中: 当在模型里 采用点铰接办法处理的梁,就应该 满足 这一点要求
则可以 优先采用小直径的钢筋 其次采用增加支座长度 来避免这个问题现象。
9.2.3
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的截断位置要求:(以剪力是否小于0.7ft*b*ho 为分界)
不宜在受拉区截断。
问:受拉区具体为一根梁的哪个区域??
是根据G101-1图集 P86 里所写的 梁跨的1/3为架立钢筋的搭接位置 区
域??
根据这一点 就能把 所有的梁 的受拉区 概况了么??!! 个人意见:
在实际运用中 不能用这一点 来指导一个项目中所有的梁。 这个一点 它是一般情况
问 这个一般情况 是??? 是不是梁跨度大于6m的梁???
如何看 软件产生的弯矩
是根据基本组合 还是目标组合???
对于规范的解释 看不懂!!!!
9.2.4
悬挑梁要求
9.2.5 (混规)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要求: 软件是如何实现下面的要求的?在实际配筋过程中,这一条我们该如何控制 来实现?
其最小配筋率: =0.6
*ft/fy
注:1.T/VB大于2,T/VB取2. 即0.6*1.41ft/fy=0.85ft/fy=0.34%。 这一点 还是蛮大的。
2. 对于弯剪扭构件 纵向钢筋面积不应小于
本规 8.5.1 条(0.2%或0.45ft/fy)的最小配筋率对应的钢筋面积 与 该条计算的受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对于的钢筋面积 之和。
9.2.6
梁模型中 采用铰接计算 但实际中 是受到一些约束的 故应在上部钢筋设置构造钢筋
就为跨中钢筋的
1/4
。
怎么来理解??
在通过比较 几个工程的商业楼模型 往往 大多数情况下 次梁支撑到框架边梁 该梁端是不需要 点铰的。
某些公司 处理 便是严格按照次梁的来布置(即所有这种情况都点铰) 这种处理,便造成需要采用
9.2.6
。造成钢筋 额外增加。
、
故在 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点铰的地方 应 考虑遵守
9.2.6
这一条
问题来: 往往 点铰的地方 都是该次梁支撑到主梁上 理论依据:减少次梁产生的扭矩,保证主梁的安全性。 故如果采用
9.2.6
的要求执行 则会加大次梁对主梁产生的扭矩,造成对主梁的破坏。
个人意见: 此时这种情况 则优先保证主要构件,让次要构件先破坏。 释放能量。即不用考虑这一条。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