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农村水利常识介绍

农村水利常识介绍

发布于:2014-11-22 19:30:22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一、农田灌溉
  1.土壤水与土壤含水量
  吸附于土壤颗粒上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称为土壤水。土壤水有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等四种类型。土壤水是循环水的一部分,也是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灌溉等。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和借毛管力上升的地下水,也可成为土壤水。研究土壤水的变化规律,对农田灌溉、除涝防渍、治理盐碱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作用。
  土壤含水量是研究土壤水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土壤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表示。
  孔隙全部被充满水的田间土壤,经过一定时间排水后所能持留的水量叫田间持水量,通常以该土层内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示。它是有效土壤水范围的上限。在灌溉管理中以田间持水量作为控制灌水定额的允许最大土壤含水量。这种情况下不产生深层渗漏。土壤允许最小含水量应大于凋萎系数,一般取田间持水量的60%。
  2.作物需水与灌溉制度
  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时段内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量叫做作物需水量。由于构成作物组织的水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常以作物蒸腾与株间蒸发量之和,即蒸发蒸腾量作为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是决定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引水流量的基本参数,也是制定水利规划,灌区规划设计和灌区水管理的重要依据。作物需水量可以通过实测途径取得。缺乏实测资料时,也可采用水面蒸发量等气象因子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出。
  根据作物需水量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因素制定的灌水方案叫灌溉制度。灌溉制度主要包括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灌溉制度是规划和设计灌溉工程的基本资料,也是编制和执行灌区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制定灌溉制度有3种方法:一是根据当地灌溉实践经验;二是依据灌溉试验资料;三是利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分析计算。
  3.灌水技术
  灌水技术是指把渠道或管道中的灌溉水分配到田间各地块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叫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地面灌溉,它是把水引进畦田,灌水沟或格田,让水在地面流动过程中或停留一段时间渗入土壤。旱作物采取的沟灌、畦灌、草场的漫灌,水稻采用的格田灌溉都属于这类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灌水技术。第二类是用管道把具有一定压力的灌溉水输送到田间,再采用喷头或灌水器把水喷洒(滴)到作物根系集中区的土壤,包括喷灌、微喷、滴灌等,它属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或自动化灌水技术。具有省工、省地、省水、有利于促使作物增产等多种优点。作为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灌水技术,逐步推广应用。

  二、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体系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和农艺措施的节水等多种措施组成。农业节水涉及农业用水结构与农业生产布局、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措施、农艺与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1)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短缺地区应限制种植高耗水作物。
  (2)要合理利用多种水源。渠灌区要因地制宜实行井渠结合,引水、蓄水、提水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回灌补给地下水。重视灌溉回归水、污水、微咸水等劣质水的利用。不具备发展灌溉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集蓄雨水,解决抗旱播种、保苗用水。
  (3)完善工程节水措施。对渗漏严重的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推广以管道代替土渠输水。平整土地,调整沟畦规格,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喷滴灌技术。完善渠系上的输配水控制性建筑物,配套量水设施。
  (4)推广农艺节水措施。采用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等方法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推广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水土流失;采用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施用生物抗旱剂和土壤保水剂,抑制作物蒸腾,减少作物水分消耗,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选育和推广耐旱品种。
  (5)健全管理节水措施。严格控制各个地区用水总量和灌溉用水定额,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和旱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健全农业节水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办法,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通过建立农民用水协会等方式,调动农民参加节水的积极性;完善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节水器材设备的生产和市场监管。

  三、农村饮水安全
  1.农村引水安全标准
  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11月颁布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规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水量: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人·d)为安全;不低于20~40L/(人·d)为基本安全。根据气候、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有更细的规定。
  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20min为基本安全。
  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95%为基本安全。
  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措施
  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建管并重,完善机制”。
  (1)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第二、第三产业用水需求。“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微生物病害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2)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废污水、垃圾、粪便处理;加强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3)要做好区域供水工程规划,水质、水量并重,合理选择水源、工程型式、供水规模和水质净化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供水到户;制水成本高的地区,提倡分质供水;山丘区居住分散的农户,可采用分散式供水。
  (4)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要加强前期工作,严格项目审批程序;改进建设和管理办法,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对建成的工程,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四、除涝排水
  1.农田排水
  农田排水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因降雨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地面积水,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水分过多,容易导致涝、渍灾害。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发展灌溉的同时,要健全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
  目前农田内部的排水方式有明沟、暗管和竖井等几种。
  农田排水标准有治涝标准、排渍标准和防盐标准。排涝标准以排除某一可能发生的暴雨径流,而不造成作物显著减产为标准。一般采用3~5年或5~10年一遇的暴雨量作为指标。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排除时间,如3日暴雨5日排除等。排渍标准是指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控制调节田间水分状况的能力。常以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雨后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允许埋藏深度为指标。防盐标准是指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返盐的能力,一般以地下水临界深度为指标。
  农田排水系统的规划要尽量使各级沟道布置在控制范围的最低处,下级沟道要使上级沟道排水通畅,不发生壅水;尽量做到高水高排,自流排水;各级沟道的布置要与灌溉渠系、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道路、林带、行政区等相协调,便于管理。
  2.盐碱地改良
  盐碱地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气象因素,雨量不足的情况下,地表蒸发强烈,使地下水矿化度提高,表土盐分逐渐积累;二是土壤因素,成土母质含有较高原生盐分,沙性强,孔隙率高,毛管孔隙对地下水的传输能力强,容易把盐分带到地表;三是地下水因素,地下水矿化度高,地下径流缓慢,成为土壤盐分聚集的源泉;四是地形因素,低洼平原地区排水不畅,地下水水平方向运动迟缓,造成地下水蒸发浓缩,淡化困难。总的来说,盐碱地的盐分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运动。
  防治土壤盐碱化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要完善排水工程体系,把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在灌溉、降雨和冲洗等措施下,使从土壤中淋洗出的含盐地下水及时排除区外,促使土壤逐步脱盐;二是利用非灌溉季节的淡水灌入农田,冲洗溶解土壤中的盐分,然后排除,加快土壤脱盐;三是“种稻治碱”;四是“井渠结合”,通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既满足作物灌溉,又把地下水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五是农艺和生物措施,包括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肥,施用石膏,及时中耕松土、切断土壤毛细管等。
  • phanghui
    phanghui 沙发
    谢谢 楼主,学习了。。。。。
    2014-11-25 15:4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8 万条内容 · 36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水利工程有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吗?度娘了很多都是房建、市政、电力的记录表。卧式离心泵到现场,监理要求做设备开箱检查记录表,不知道哪位同仁有水利设备检查的表格?不胜感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