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资料库 \ 次梁与主梁连接处是否需要点铰的讨论

次梁与主梁连接处是否需要点铰的讨论

发布于:2014-10-31 15:57:31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资料库 [复制转发]
1点铰
端支座刚接很难实现锚固,则次梁点铰,但实际却仍然受到部分约束,则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在次梁端部配置构造负筋,其配置应满足《混规》9.2.6条—(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5。)
2)次梁点铰后,对主梁的扭矩为0,应考虑主梁增加抗扭钢筋。
3)负筋受力直径采用D20及以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计算)。
端支座锚固需按11g101-1满足≥0.6lab;实现铰接时,负筋按构造配筋(弯矩为0),中间支座锚固长度基本上没有问题,端支座锚固需按11个01-1 86页示满足≥0.35lab。
按照常用的设计材料进行满足端支座锚固长度时,直径D的计算,参照图集11G101-1P53,HRB400和C30(35d),主梁宽度为300,
铰接计算 D≤(300-20)÷35÷0.35=22mm
刚接计算 D≤(300-20)÷35÷0.6=13mm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要满足刚接的要求,则对于普通的300主梁(一般为框架梁),作为次梁的端支座,则次梁的负筋必须采用12mm以下的,这不符合我们一般刚接配筋负筋采用的都是D14mm及以上以上的常用做法;而按照铰接计算时,钢筋直径也必须是D20及以下的钢筋。所以首先确定的是要满足端支座刚接的做法是很困难的。
2不点铰
按照刚接计算,可按以下措施来进行:
1)次梁端支座负筋按照实际受力及构造配筋,负筋直径应尽量采取小直径的(≤20),越小越好。
2)次梁端跨中部的梁底配筋可以加大一点点。
3)主梁按照实际受力及构造配筋。

按照上述点铰和不点铰的措施来进行,对于普通的主次梁交接,施工图里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但对于不同的设计状况,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点铰,如次梁端跨跨度比较大,主梁宽度相对锚固长度太小,还有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等等情况,需要设计人员灵活掌握。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bbgsliu
    bbgsliu 沙发
    chinalxb 发表于 2014-11-5 07:57 费了不少劲儿,但你的钢筋锚固长度推导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另外连续梁与框架梁在支座处的约束不一样,内力也 …求指正,非常感谢
    2014-11-05 08:36: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hinalxb
    chinalxb 板凳
    费了不少劲儿,但你的钢筋锚固长度推导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另外连续梁与框架梁在支座处的约束不一样,内力也不完全一样,适当的根据支座的宽度对内力进行适当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4-11-05 07:57: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资料库

返回版块

41.17 万条内容 · 3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结构设计的力学解构及实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