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码头附近有条小街名叫“大马路”,临街的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昨天市民王先生爆料,该建筑穹窿顶被漆成绿色,与周边风貌以及南京民国建筑体现的历史感不搭调。不过修缮方案的设计者强调,这“绿顶”就是1918年始建时的样子。对此,产权单位并不领情,正计划恢复修缮前的原状。
首先,为什么是绿色?周琦说,民国初年修建这座建筑时,大楼顶部的穹窿顶使用紫铜包裹的,“紫铜暴露在空气中,大约两三年就会生出翠绿色的锈迹。”他解释,这种氧化后出现的铜锈,相当于一层“保护膜”,一般不会清理,因此,这座建筑落成后相当一段时间,穹窿顶一直保持绿色。
第二,为什么是比较鲜艳的绿色?周琦表示,在制作方案前,已经掌握详实的史料、照片,证实在1918年落成后,塔楼顶就是这种绿色。他介绍,在南京,与邮政局旧址同一批落成的民国建筑中,还有湖南路10号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今省军区司令部),以及东南大学内的民国建筑,顶部都是这种绿色。“史料证明,这就是民国时的样子。”
第三,修缮为何要选择复原?“这是目前国内古建筑修缮领域的行业共识,”周琦说,“在掌握确凿史料的基础上,古建筑就应该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当史料无法证明,而且对原状有丝毫不确定时,我们就选择保持现在的样子,留下历史的痕迹。”
C产权方态度
不满意新绿,想恢复“历史的斑驳”
那么在此次修缮前,塔楼顶是什么样子?根据维基百科该条目2011年所拍资料照片,整个穹窿顶呈现青灰色,有明显绿色褪色的痕迹,表面有不少杂色斑驳。
这个外观不仅是王先生希望看到的,也为目前邮政局旧址建筑的产权方——南京市邮政局认可。昨天该公司相关人士证实,今年8月前,一次修缮出新,穹窿顶被刷上了青绿色。“对此,我们是不满意的,看了也很不习惯,和周围环境也不协调。”
他透露,管理局旧址建筑马上就要100岁了,本来就有计划在今年进行加固,准备借着这个机会把颜色再变回去。“我们正在编订修缮方案,并且会将方案报给江苏省文物局。对于青绿色穹窿顶,我们意见是坚决不要,变回出新前的颜色,恢复斑驳与历史感。”
专家评说:
专家认为,文物修缮必须尊重公众观点
两方都是基于“尊重历史”的出发点,王先生、市邮政局却与周琦教授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前者要求保持2014年8月前的“原状”,后者力求恢复1918年的“原状”,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原状?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介绍,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国际、国内都认为,遗产保护要保持历史的原真性,但什么是‘原真性’,即使在文保领域专家层面,目前还在争论不休。”
邮政局旧址的民国建筑历史并非十分久远,如果周琦教授根据准确史料,制定修缮方案,是完全可以这样做的。“再加上穹窿顶的褪色,基本是近百年来自然界侵蚀所形成,没有人为痕迹,恢复1918年的原色也是适当的。如果是一座宋代建筑,上面有清代修缮的痕迹,我们不会为了恢复宋代原状,把清代的痕迹清除。”
“毕竟是现代修缮,材料也不是以前的了,不妨进行适当‘做旧’。”他还强调,文物是社会公共资源,公众的观点必须要尊重,修缮工作要反复、多方论证,政府、专家两方认可还不够,也要征求市民的意见。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每周建筑热点】建筑师设计“漂浮建筑“, 整栋楼似被拦腰斩断伦敦知名景点、有184年历史的科芬园市场,最近邀请艺术家设计了一个以市场建筑为雏型的艺术品,建筑体中间的梁柱与墙面断裂,远看有飘浮的效果,吸引大批民众围观拍照。 英国建筑师齐尼克这个名为“取走我的闪电但不要偷走我的雷击”的作品长40英尺(约12.19米),放置在人潮众多的科芬园东广场,由100多名包括建筑结构工程师、木匠、建筑工、场景画家等,使用14吨钢铁建筑而成。这个建筑艺术品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拦腰被打断,在空中飘浮10英尺(约3.04米),令经过的民众啧啧称奇,许多人还特别走进建筑物内,用手触摸,纷纷赞叹艺术家的巧思。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0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