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QQ微博发的第一条就是关于自建房的事情:农民兄弟建房三步曲。80年代建平房,90年代建楼房,10年代建套房。有进步,也很累。拆了建,建了拆,拆了又建。一辈子就建房了,父母建一代,自己建一代,子孙还建一代。后代还得建,总跟不上“形式”。之所以如此,就是自建房的人以为自己是能人,什么都能搞,什么都会搞,结果在自建房上吃大亏。
虽然自建房设计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是小项目,但对于业主来说其实是一个陌生的行业。纯居住的自建房可以归结到小住宅设计这一块,有复杂功能需求的自建房则是一个小综合楼了,即使是一个熟练的建筑师也不一定能处理得很好。更何况是对建筑设计一窍不通的自建房业主,想要自己设计建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有鉴于目前国内自建房的现状,为了几十年之后少拆少改几栋房子,本工作室决定介入自建房这一块的业务。从经济上来说,这一块的业务基本上是亏损的,所收的费用与投入相比,根本可以忽略不计,之所以介入,纯粹是回溃社会。但我们不会进行免费设计,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某人说过:免费的是最贵的。只有花钱得到的,才会珍惜,否则就是对别人工作的不尊重。
现在的一代人要花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蓄才能建那一栋房子,如果几十年后,在后一代人眼里成了要拆掉的东西,那么这一代人的努力就白花了,虽然自己住了几十年。
现在农村拆旧建新的房子,很多是拆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房子来建的。上世纪80、90年代的建房子其实也是相当艰难的,很多人为了建房子不仅要出力,还得想办法从亲戚朋友家借钱,建筑材料要赊欠,年终再还,有的要还几年。这么艰苦建下的房子,结果今天全拆了,因为跟不上形势了,不适合现代人居住了。
我家上世纪70年代建的房子,备料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打从记事起,老房子的堂屋中就堆了一堆杉木,一百多根杉木堆了近10年。开始建的时候,砂子是在正月初二让来拜年的客人去河里挑的,因为过年家里才有那么多菜请人吃饭。木屋架用的穿枋料是冒雨请人从深山锯出来的,有两根大屋柱是临时到别的村赊来的。
当年我五岁,就推着独轮车去山脚下挖黄泥土,装黄泥的是一种竹篾做的大簸箕,大人一次能推一百多斤,我却只能推几斤,因为大簸箕本身就很重,黄泥土+砂子+石灰,就是当时砌墙的砂浆了。砌墙的主要材料是一种叫“笼壳”东西,是黄泥+煤灰,是围石灰窑的材料,石灰烧熟了,笼壳也烧成了,笼壳都是托亲戚守着石灰窑抢到的,虽然那时建房的人不多,但很多人都在备料。有限的一点砖是在邻村赊的。
除了泥工外,木工是亲戚做的,没要工钱,就这在当时也花了近两千,建了80平的叫“一栋三间”的房子。当时的家庭年收入也就不到200吧,还是顾一家子人的生活。这房子的债到上世纪的85年才还清。为了这80平的房子,前后近20年,结果这房子在2001年建了新房之后,就不住了,总共住了25年,还有8年是住有大屋架,没做板壁和楼板,板壁是八几年做的,楼板到90年代未才做。现在成了鸡肋,改造也改造不了,拆了又觉得可惜,只能当杂物间在用。
我想,很多上世纪70年代未,80?、90年代初建的房子是这样的命运,这些房子有的拆了,有的没拆,但基本已经没人住了, 保用寿命基本结束了。
现在北方地区仍有很多人在建平房,如果不好好设计,这些平房的命运多数将被拆掉或被遗弃。今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有一个在山里的村子,我们小的时候有10多户人家,上世纪70年代未,80、90年代家家都建了新房,结果现在就有2家人在住,大部分人已经搬离了这个山村,去了集镇上生活,房子有的没装修就遗弃了。
没有建筑师参与的现代乡村自建房,注定是短命建筑。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等等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前几天,在某自建房论坛,看见一房主要将三层砖混结构的主承重墙拆了,以扩大一层店面的空间,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设计,对于这种拆改,基本上是无解的。很多房主,房子建成之日,就是开始后悔之时。很多应该在图纸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结果要等建好发才发现,成千上万的银子打了水飘。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28.72 万条内容 · 41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44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