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ingyu0605 于 2014-11-4 15:16 编辑
【2015和安安学地暖】新手课堂
学习版
CAD2004下载地址 :
http://www.huacolor.com/soft/1360.html
安安地暖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sjwhnE9
安装安安地暖就能解决图纸看不全或者说只有轴线的问题
如果不习惯,可以装天正看图补丁;
下载地址:http://tangent.com.cn/download/gongju/831.html
1. 新手课堂
a) 初次接触地盘管
传统的采暖方式是对流方式,包括使用暖气片散热和空调装置调节温度。现代采暖既地板辐射采暖是利用迈入地 板下的管道系统向室内辐射热量而使室温自下而上逐渐升高,达到采暖的目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地暖)是在室内的地面 (如水泥地面、瓷砖地面、木板地面)下铺设管道,通过管内热体特殊的双向循环方式将地板加热降温到一定温度, 再由地板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同时在冷热空气的比重差作用下,产生了空气的自然对流现象,从而创造出具有 理想温度分布的室内热微气候,使室内环境达到人体感官最舒适的状态。同传统的取暖方式相比,
地暖具有以下一系列的优点:
高效节能
辐射供暖方式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较对流方 式热效率高(如参数按16摄氏度设计使用,可达到20 摄氏度的供暖效果);热媒低温输送,整个输送过程 热损失小,
地暖比传统空调节能20%左右,比传统散热器节能30%以上。
舒适保健
低温地板辐射方式采暖(
地暖),室内地表温度均匀, 室温内由下而上 逐渐递减,给人以脚暖头凉的 良好感觉,从 而形成真正符合人体要求的热微 环境。
热稳定性好
地暖由于地面层及蓄热层蓄热量大,因此在间歇供暖的条 件下室内 温 度 变化缓慢,热稳定性好。
节省空间
地暖可以隐蔽安装,取消了室内传统的暖气片及其支管 ,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增加了使用面积。
解决分户计量问题
地暖采用双管并列式安装,每户各自控制循 环水量,解决了多年来供暖系统无法按户正确计量收 费的难题。
室温调节方便
地暖的分水器中的每一个环路配置了各自的控制阀门,各户按各自所需的室温,调节流量,做到最大限度节省能 源和开支。
隔音
楼层地面铺设有保温隔热层,隔音效果显著。
环境卫生
表面温度低,不会导致室内气流的急剧流动和灰尘飞 扬,减少空气中水分蒸发,减少墙面、物品和空气的 污染,并可消除热设备和管道积尘面挥发的异味,从 而改善了卫生条件。
系统寿命长,免维修
地暖的塑料盘管使用寿命长,系统采用盘管回路技术,暗敷 管道系统中无接头,不宜产生渗漏,免维修。
[地暖应用领域]
由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具有以上一系列优点,因此
地暖可应用于下列领域:
1.住宅、别墅、宾馆、写字楼、医院、商场、幼儿园、实验室。
2.游泳馆、足球场、体育馆、博物馆、纪念馆。
3.机场、客运站、停车场、高速公路、植物园、温室。
b) 初次设计地盘管
一、
地暖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DB13(J)24-2000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 142-2004
(最主要的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甲方设计委托书、统一技术措施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图
《实用供热设计手册》
二、
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
1、 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
(1) 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24℃-26℃,温度上限值28℃。
(2) 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宜28℃-30℃,温度上限值32℃。
(3) 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35℃-40℃,温度上限值42℃。
2、 供回水温度:
(1) 供水温度60℃、65℃、70℃、75℃等。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
(2) 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3、 热负荷:
(1) 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 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
(2) 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加系数。
采暖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
|
0.55
|
0.40
|
0.25
|
附加系数
|
1.30
|
1.35
|
1.50
|
4、 有效散热面:
计算有效散热量时,必须重视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影响。
5、 填充层:
(1) 厚度不宜小于50mm。
(2) 当面积超过30m2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宜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6m,宽度大于5mm的伸缩缝。面 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10m。
(3) 加热管穿过伸缩时,宜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6、 压力:
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如超过应采取措施.
7、 流速:
加速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不超过0.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 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
8、绝热层:
地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宜采用PS板,容量≥20kg/m3,厚度不宜小于25MM.
三、地暖设计步骤
1、 方案设计:
(1) 根椐建筑施工图及相关数据,计算建筑热负荷。
(2) 与建筑其它相关专业(水、电、装饰等)协调地暖系统设计有关间距。
(3) 确定集配装置(分水器)的位置。
2、 施工设计:
(1) 计算建筑物的有效散热负荷。
(2) 计算建筑物的有效散热面积。
(3)
地暖系统布置及水力计算。
(4) 其他附属设备选择。
(5) 与相关专业会签,并经审核绘制出正式施工图。
3、 设计完成,应将设计各有关资料,打印装订成册。
四、地暖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除(二)部分外,地暖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采用分户独立式热功当量源或集中采暖负荷的90%。或将房间温度降低2℃计算。
2、 在住宅中应用,应考虑家具遮挡等因素对散量的影响,乘以适当修正系数。
3、 垂直相邻房间除顶层外,各层均应按照房间采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的热量,确定房间所需散热量。
4、不同地面材质、散热量不同,为保证室温要求,设计时应尽量按散热量比石材低的木材板考虑,用户 即使选用石材类做地面,也不会影响采暖效果。
5、为满足用户各朝向房间室温的匀衡,耗热量计算中应考虑方向附加及附减,外墙多的间,热损失多, 加热管必然密些。南向中间房间热损失少,管间距必然大些。
6、尽量考虑将生产冷水管布景在地板采暖结构层中,但应避免管一相互穿越。
7、合理划分环路区域,尽量做到分室控制,避免与其他管线交叉。
8、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同一分集水器上管长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阴力失衡和管材浪费。
9、对以独立式燃气炉热源的系统,应控制管长≤90m以减少阻力,并特别注意阻力平衡和管内流速问题。
10、为保证地面不开裂,管间距应该不得小于100mm,局部过密处在管上皮10mm处加钢丝网,为保障地温 度均匀性,管间距不易大于350mm。
11、供回水温度宜小于60℃(最大不超70℃),供回水温差应小于10℃,系统工作压力不宜超过0.8Mpa。
12、无论采用何种热源,地板采暖与供回水系统的温度、水量和所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匹配。
13、应特别注意在设计选择参数时,PEX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否则会产生气塞现象。
14、根据规范,在长度超过6-8m应设置膨胀材。每30-40m2,应设膨胀材,但膨胀缝并不是越多越好,应 合理设置。
15、确保地板采暖层的厚度(不包括面层厚度),住宅厚度为≥70mm(复合保温厚20mm,豆石混凝土厚度 为50mm,管上皮豆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少于30mm。)
16、 不同地面标高应分别设置分集水器。
七、地暖施工要求
。分集水器的安装见“地板采暖分集水器安装详图“
· 地板采暖安装见:地板采暖安装做法详图
· 加热盘管每个环路为一根管,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加热盘管于绝热层上以卡丁固定于绝热层上,每个弯曲部位设两个固定管卡间距在0.2-0.3m之间,直管段每隔0.7m设一个固定管卡,加热盘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
· 管道系统施工要求:室内地板采暖施工应在建筑封顶后或室内装修室成后与地面施工同时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允许重压已铺设好的管道;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系统正式通水前,先对采暖主干道及户内加热管的每一通路逐一进行冲洗,至出水清净为止;主干道打压后再与室内集配装置接通,以防赃物进入。
·
地暖填充层施工要求:浇注厚度为40毫米,1:2:3水泥砂浆石子填充层。
· 室内地暖管道系统试压:浇注水泥砂浆填充层之前和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期后,应分别进行两次系统水压实验。
· 冬季进行水压实验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或进行气压实验,系统水压实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
2、水压实验之前,对试压管道及构件应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
3、水压实验的步骤:
a.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气体排除。
b.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c.采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加压,升压时间不小于15分钟。
d.升压至规定实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一小时,观察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且连接
部位不渗、不漏为合格;并要求在保持该压力的情况下浇注填充层。
4、地板采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5、调试时初次通暖应缓慢升温,先将水温控制在25-30℃范围内运行24小时,以后第隔24小时升 温不超过5℃直至达到设计水温:调试过程应持续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通暖24小时并调节每 一通路水温达到正常范围。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