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全球最准的心理测试!选择图片暴露内在本性。 (转..载)

全球最准的心理测试!选择图片暴露内在本性。 (转..载)

发布于:2014-08-17 18:43:17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 心理测验 ,而且非常简单准确。
  要评估自己的性格,请看看以下的图片,并选出你最喜爱的一张


80987a8b4710b91293f5d4b7c1fdfc03934522cf.png


这些图片是 Ulla Zang 跟一位心理学家一起合作的成果,并且经过历时几年的全球性测试。他们收到这个研究的响应之后,再小心地调较各个图片的颜色及形状,然后再次进行测试,直至他们得到这些非常成功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九种不同的性格。






80987a8b4710b91293f5d4b7c1fdfc03934522cf.png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nante2
    nante2 沙发
    不显灵了呢?
    2014-08-19 13:05: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小岳
    小岳 板凳
    神马情况,求楼主赐教
    2014-08-19 12:04: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地震房子没了,房贷怎么办?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地震把房子震没了,可是房子的贷款怎么办?今日雅安地震结束后,救死扶伤虽仍在紧张进行,但大多数灾区民众已开始从惊恐、悲伤中暂时“走神”,考虑一些不得不考虑的“震后综合症”——比如,损毁房屋的房贷怎么办。对此,我特地咨询了这方面的朋友,被告知,还,一样还。 倘若损毁房屋设计、质量本身符合标准,损毁过程中又没有人为破坏发生,则损毁的肇因只能归结于地震(或地震伴生灾害)所产生的不可抗力,诚如一些法律界人士所指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房贷的还贷义务的确不能因房屋毁损而归于消灭,尽管中国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分离的,但按揭人和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本就是系于“房屋产权”而非“房地产权”而建立的,不能以“房毁地存”为由豁免房贷义务。 但中国有中国的客观现实:房价畸高,住房负担沉重,此次受灾的各地、县属三线地区,商品房价格相对较低,但当地购房者的负担能力也较高房价地区低得多,许多工薪阶层,或成家立业不久的年轻人,日常做“房奴”已艰辛备至,如今房毁债存,不啻双重负债,对这些不幸家庭日后生活、发展的影响是致命的——就更不用说他们中许多人还同时必须忍受亲人伤亡、产业损失等的痛苦了。 不仅如此,正如不少法学界人士所指出的,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商品房的房屋普通保险,也不包括地震险部分,因地震所造成的损坏,按揭人往往很难通过保险公司获得补偿,这对于他们而言,自更是雪上加霜。一些意见认为,针对灾区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国家应取法五年前汶川地震时银监会《认真做好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银行业呆账核销工作 努力减轻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债务负担》的精神,让各银行对借款人因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以保险赔偿、担保追偿后仍不能偿还的债务,认定为呆账,并及时予以核销,简单地说,就是以国家行政手段,福利性豁免部分或全部地震损毁商品房的房贷。这种做法考虑到灾区按揭者的实际困难,“必须通过国家救济应急”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但也应考虑到,这种做法不仅是对银行-按揭者契约的不尊重,且实践证明大包大揽的模式,也容易给某些人钻空子、骗福利,和某些“话事人”权力寻租、上下其手提供方便。更何况,当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因行政干预过多而造成的呆账、坏账问题本已十分严重,倘再以行政手段让商业银行为国家福利埋单,对银行而言,也不够公平。不仅如此,地震险属于附加险,保费较高,如果投保却无地震发生,耗费也会较大,如果投保者、未投保者都能获得相似的救济,那么以后还有谁会花钱投地震险这种代价不菲、却只是“备万一之需”,很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附加险?针对此,救急的临时性方法,应是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等对口机构出面,设立专门针对此次地震灾区的一次性房贷补助基金,对有实际困难的毁房按揭者提供必要的救济,简单说,就是“国家为按揭者还银行的贷”,如此,则灾民获得必要救济,商业银行也不会因此“替政府受过”。同时,还应兼顾地震险投保者和保险公司的利益,毕竟从长远看,依靠商业保险,应对突发性灾难和损失,才是当代社会的正途。长远之策,则是加强相应法制建设。中国至今尚无统一的防灾减灾法律,一旦灾害发生,便不得不从多达30余部的相关法律中寻找“法律精神”,很容易引起歧义,或碰上“两不管”的尴尬。通过统一防灾减灾立法,明确政府救济、商业保险、商业银行和按揭人各方在突发性、重大性自然灾害所致损失方面的责、权、利,确保“大信”与“小信”、契约信用与社会效应、政府救济和商业利益间的平衡。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因为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许多房屋受损却未投保商业险的业主为获得保险赔偿,坐视过火而不救(因为他们都保了火险),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人为纵火的恶例。惨痛的教训迫使美国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不断完善相关立法,终使美国成为救灾、减灾法规、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中国国情较美国更复杂,在解决诸如“房毁债存”等“震后综合症”问题时,更应兼顾各方利益,短策和长策并重,而不能只及一点,不顾其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