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汤城市】栏目是针对每次灾害和每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现场查勘,通过对市城市内涝成因的认真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设性意见。本期话题为“5·14广州特大暴雨”。
导读: 一辆公交车在广州琶洲大桥底死火,司机困在水中,十分无奈,跟对面另一个公交司机诉苦。2010年5月7日,凌晨三点。厚重的铅灰色积雨云,如潮水般,一波波地袭来。接连不断的雷鸣声,窗外,大雨滂沱,闪电不时划破浓黑的夜幕。
现状: 在地下世界里,他们是文明的另一面,也是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而所有这一切检验,只需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暴雨。3年前,济南、郑州等城市,数十人因暴雨而丧生。3年后的今天,一周三场暴雨,让广州这座大都市迅速沦陷,羊城成水城,汽车成潜水艇,现代化的光鲜瞬间被冲刷殆尽,城市里,弥漫着雨的危险。
曾几何时,城市——这个可以躲避山洪、泥石流袭击的“安全地带”,危如累卵。除了异常气候原因外,我们更应该正对的是不堪一击的地下排水系统。在“城市化”的感召下,在一味追求地面光鲜的标准下,支撑城市命脉的地下水系统,被轻易地漠视,如一个没有营养输送的孩子,羸弱得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何治水,这是中国都市新命题。这并不单是广州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城市集体需要面对的现代化难题。
观点一:一张由无数根直径数十厘米和少部分直径超过一米的混凝土管道组成的排水管网深埋其中,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这张日益庞大的管网的设计排水标准跟大多数国内城市一样,沿用着“老城区一至两年一遇,新城区三年一遇”的前苏联模式。多年前,当全球气候变暖只是危言耸听,厄尔尼诺、城市雨岛之类的概念还无人理解时,这张管网就已经在默默地为广州人服务了。但每到雨季,它免不了会因为不够健全导致的城市水浸而不时受到批评。
观点二:在面目模糊不清的“城市化”的召唤下,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无数国内城市地面上的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现代化,但具有良好渗水功能的农田绿地也越来越多地被抹上水泥铺上石板,城市天然的排水帮手——河涌沟渠也越来越窄、淤泥也越积越高。城市管理者憧憬着城市化美好前景的脑海中,地下排水管网总是被掉以轻心,成为总也长不大的羸弱的儿童。这些“儿童”痛苦地承受着城市排水的重担,每逢雨季往往就不堪重负。在5月7日中被暴雨彻底击倒的,除了排水管网,还有地面上那些密集的道路、宽大的广场、雄伟的商场高楼所代表的头重脚轻的城市追求。
观点三:广州已经没有修建法国巴黎地下运河般宏大的地下排水系统的机会了。市区里密集的道路楼房,会让所有人打消掉把城市挖个底朝天地重建排水系统的念头。
现在能做的,大多只能是增加排水管道,提升水泵抽水能力,加强城市工程建设管理之类的修补措施。这样做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城市的水灾难题,甚至不过是把麻烦推给邻居。
中国城市的防涝规划和建设“需要一场革命来推动”,“包括理念、技术的革命、规范标准的革命、法规的革命、管理的革命等一整套系统,才能缓解这种灾害”。
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新建城区将按三年至五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建设,而老城区则会通过系统改造逐步提高排水标准。
往期回顾:
0人已收藏
2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47.28 万条内容 · 1343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