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砖混结构 \ 高层结构设计概念(2)

高层结构设计概念(2)

发布于:2014-06-19 16:29:19 来自: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复制转发]
2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些重要规定
1 框架结构的简化手算方法分析内力和位移,应分别在竖向荷载、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单独进行计算,然后按非抗震设计时荷载效应的组合或者抗震设计时荷载效应与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
2 组合后的框架侧向位移应校核是否满足位移限值的要求。如已满足,则按组合后的内力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不满足时,则应修改构件截面大小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然后再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直至侧向位移满足限制值。
3 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中,当竖向活荷载与永久荷载之比小于 0.5 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在竖向活荷载大于 4KN/ ㎡(如书库、仓库等)时,宜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
4 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时,应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分别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每个方向水平力必须考虑正、反两个方向作用。在有斜交布置抗测力框架结构中,当沿斜交方向作用的水平力可能使斜交抗测力框架的内力比主轴方向水平力产生的内力更大时,则应计算斜向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
5 内力组合后的取用值,梁端控制截面在柱边,柱端控制截面在梁底及梁顶。按轴线计算简图得到的弯矩和剪力值宜换算到控制截面处的相应值。为了简便设计,也可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但这将增大配筋量和结构的承载力。
6 框架梁、柱构件截面应分别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构造配筋。
7 有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角柱的内力设计值宜乘以增大系数。
8 在抗震区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要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底层柱根,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梁、柱内力设计值均应乘以提高系数。
9 框架梁、柱节点,应设计成强节点,使节点区在地震作用下能基本处于弹性状态,避免出现脆性破坏。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节点应进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框架梁、柱节点区,必须配置箍筋,并保证梁的纵向钢筋锚固。
10 有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或非抗震区层数较多的房屋框架结构,横向和纵向均应设计成刚结框架,成为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抗震
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11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得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砖混结构

返回版块

10.09 万条内容 · 39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层结构设计概念(1)

一、主要介绍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概念 (1) 高层建筑(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米)结构的概念设计非常重要。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宏观上决定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主要有: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地理环境、施工技术条件和材料供货情况、有无地震设防选择结构方案;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传递途径及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结构破坏的机制和过程,结构要加强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承载力和刚度在平面内及沿高度均匀分布,避免突变和应力集中;预估和控制各类结构及构件塑性铰可能出现的部位和范围;抗震房屋应设计成具有高延性的耗能机构,并具有多道防线;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可能性;结构材料的特性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非结构性部位对主体结构抗震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要协调布置,并保证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