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就《关于结构工程师成长的建议》一文几个观点的商榷(下)

就《关于结构工程师成长的建议》一文几个观点的商榷(下)

发布于:2014-05-05 16:32:0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第二 于 2014-5-5 16:30 编辑

原文:就说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吧,一个长度30米的结构楼板,它不长吧,有些结构设计师在采用通长配筋时,一根钢筋的粗线画到头。你的画法是简化了。可是你知道钢筋是按照标准定尺来生产、制造的,这个配筋中一定要有搭接和锚固的问题,也一定有钢筋下尺搭配的问题。有些结构人喜欢算钢筋用量,这些你们都考虑了没有。如果考虑了,你的用钢量就一定不是你们算的那样少了。对于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除了保证结构安全以外,就应该是经济性的问题了。你把这些消耗都加给了开发商,他能接受吗。这样的知识只有你到现场实际了解到了,了解到了实际的原材料尺寸,才能回来指导你设计出来的图纸,让各方都满意。
商榷:作为结构设计者,了解一些建筑材料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在具体设计中是否有必要搞得很复杂呢?出厂的钢筋其长度规格的确有区别,这是标准化的一种需要。结构中的钢筋当然有锚固、搭接的要求,在具体施工断料时也必然会有损耗。但这不全是结构设计者考虑的问题,有谁见过在配筋图上注明这样的话语:这里的钢筋需采用9米长的,那里的则应采用12米的。还有接头位置的问题,也是根据需要标明的,而且与采用9米还是12米长的钢筋没有关系。
还有混凝土,比如C30的混凝土配合比问题,针对一个特定的工程,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有许多因素在里面,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温度、湿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影响,并进而对结构构件有影响。那么,结构设计者有没有必要在图纸中注明其配合比呢?是不是应该对砂子的细度模数作出具体规定?是不是应该对砂石的含水量作出具体规定?这个答案不言自明。
结构设计师在采用通长配筋时,一根钢筋用粗线画到头,这个画法的确是简化了,但错了吗?我想没错。难道因为出厂钢筋长度有区别,就需要在图纸上具体画出这个接头位置吗?这跟设计人员有多大关系呢?还有钢筋是有粗细的,难道我们应该在图纸上去区别其线条宽度的差别吗?因此,像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有些吹毛求疵的味道,这是过分注重细节产生的后果。

原文:例如,一个柱截面为800*800,施工后实际测量为792*795。构架使用验收规范规定为-5+8。对于795是满足施工验收规范的;792显然是超过了施工验收规范的。这样如何处理?如果按照规范硬卡,肯定是需要处理的,但是你算过没有,误差为多少?其实这个误差只有不足2%。按照国家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只要达到95%及以上的概率值,都可以认定结构属于安全状态。那你说,这个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吗?加固又如何实施呢?几个毫米如何进行施工,就算是抹灰,粘碳纤维,也会超出国家验收规范的允许值的。
商榷:设计规范与施工验收规范之间存在某种冲突似乎难以避免,但如何协调与完善不是我们能够考虑并解决的问题。从施工规范的要求看,792显然不满足要求,是不合格的。但在验收时是不会去分析计算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的,否则就无法确定一个验收的统一的标准。792也许对结构安全无影响,甚至即使做成了700*700或许也没有多大影响,那为什么要设计成800*800呢?
达到95%及以上的概率值,这是另外一个概念。从工程科学角度上讲,凡涉及概率时一般都离不开数理统计,因为就一个特定的数据而言,是不存在概率的。概率是从众多数据中经统计得到的,这在结构设计理论中已讲得非常清楚。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在20个检测数据中,若只有一个不满足要求,那我们可以认为在总体上是满足要求的;若20个数据中只有一个满足要求,则我们完全有理由判定在总体上是不满足要求的。但作出这样的判定,必须以一定的数据量为前提,仅仅只凭一个数据无法得出结论,因为这不是概率的真正含义。
是否需要加固,应该通过实际检测与计算复核后才能确定,也不能简单地说“只要达到95%及以上的概率值,都可以认定结构属于安全状态”。这个95%的概率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在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得到的结果。还有,如果未达到95%,是否就一定不安全?这里有一个概率组合问题,即不同概率值遭遇的问题。当然,我的这个观点未必正确。

原文:只有了解了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才会加深对设计图纸的深化表达。例如,现在的钢筋长度定尺一般为9米或12米,如果是8米跨的梁,需要选择什么样的钢筋最经济?选9米定尺的,8米跨度再加上锚固长度,钢筋至少需要增加一个接头,接头位置在哪里合适(规范是有规定的);选12米定尺的,就一定会有一段钢筋要被裁下来,会产生浪费,剩下的钢筋如何利用。如何解决这样简单的问题,只有通过现场实践才会更清楚,这无疑会对结构设计图纸的表达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带来很多的益处。
商榷:钢筋的确有9米与12米的规格,对8米跨度的梁,究竟用9米的还是12米的钢筋更合适,这不是设计考虑的问题,与结构设计图纸的表达关系不大,而与结构的优化设计更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钢筋的加工损耗是包含在定额中的(各省的规定可能不同),而搭接、锚固等所需的钢筋量可在量算中计入(某些地区可能也会将搭接长度计入定额)。
在结构优化设计中当然应该研究钢筋布置的合理可靠性,比如按应力图形配置钢筋,但不会去研究应该用多长规格的钢筋。事实上,这个问题对施工人员来讲的确是重要的,因为如何合理地利用钢筋,怎么减少加工损耗,剩下的钢筋如何利用,等等,会涉及到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对这样一个纯粹施工上的问题,把它作为结构设计者的必修课,至少在我看来是不妥的。至于上升到结构优化设计的高度,更是没有必要。

全部回复(7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hxz417
    hxz417 沙发
    谢谢分享!
    2015-12-16 21:50: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大虾大虾
    大虾大虾 板凳
    感谢分享。。。。。。。。。
    2015-06-09 09:02: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就《关于结构工程师成长的建议》一文几个观点的商榷(上)

这几天抽空拜读了无间道教授的原创大作《关于结构工程师成长的建议》,因内容较多,且限于个人水平与理解能力之不足,仅就我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大致谈谈我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以与教授商榷。同时,也欢迎各位网友对此提出批评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因为说不上什么体会与心得,所以将其定位于“讨论帖”。回帖有奖,先到先得,但最好请不要灌水。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原文:其实,悬挑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结构概念的问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结构概念,就有不少结构人没有整明白它的具体概念。大家都学过结构力学,悬挑结构从力学上讲,属于静定结构。静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它只有一个约束条件。一旦这个约束条件发生变化,结构受力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结构会发生结构安全问题。所以,对于悬挑结构出现变形过大问题,特别由它所带来的墙体开裂问题,一直是工程质量投诉的热点。这其中有绝大部分,是结构设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旦发生,是很难得到妥善处理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