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优秀的建筑应该是一个“综合体

优秀的建筑应该是一个“综合体

发布于:2014-05-03 18:08:03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在建筑设计领域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孙奇昌,如今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尽管如此,他依然很谦虚,身上还透露出一股艺术家的气质。

他说,建筑师虽然对人类生活环境进行一些美轮美奂的改造设计,建造了一些流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优秀建筑作品,但他们依然只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通参与者之一。而他精辟、形象地将建筑师角色定位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五子”,更让笔者钦佩不已!

建筑师应该是“五子”

虽然从事的是规划设计工作,孙奇昌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颇有研究。他直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师肩负春秋战国时“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庄子和张子(张仪)}职责于一身。

建筑师首先应该是墨子。 “战国时代的墨子精于工匠。墨家留下了很多好的发明与设计”。建筑师也应该像墨子一样,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掌握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以及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如当今流行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未来建筑等。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建筑师又应该是孟子。 战国时代的孟子虽终生未能在诸国任职,但却能得到各国国君的尊重,关键就在于其能够利用自己的理论去左右各国的政策和君主的追求。孙奇昌说:“建筑师也应该如此,他们的规划设计理念虽然不会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多大影响,但依然要把对城市化、规划设计的理解传递给不同的城市管理者,不同的开发商,让他们尊重理性的建设理论和方法。这样一来,建筑师对社会的贡献将会更大。”

建筑师也应该是韩非子。 韩非子在韩国的时候,国家的法律会被他完全执行。“建筑师作为相关建筑法规的实践者和贯穿者,也应像韩非子一样,确保各种规范法规在自己手里不打折扣。只有这样,我们的建筑才会越来越安全、合理。

建筑师还应该是张子。 张仪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面对师兄苏秦发起的六国联合抗秦,他纵横于六国之间,强大了秦国,拆解了合纵,得到秦国国君的尊重。“建筑师也应该做类似于张子(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在做项目时,应该学会平衡各方利益,协调政府、开发商、业主等各方追求点,并最终实现各方共赢。

建筑师还应让自己努力作庄子。 “对建筑师来说,应牢记自己是工程师与艺术家的结合,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建造者或画图员。要想出好的作品,建筑师应该具备庄子对人生的看法,对自然的领悟。庄子思想中的随意性和天马行空,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弘扬值得每一个建筑师学习。建筑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让城市越来越自由,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建筑师应让每座建筑体现自己的性格

一座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建筑师的性格和涵养,好的建筑不仅能从外表上吸引观众,更能从设计理念和设计细节上去打动人。孙奇昌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一直奉行“三性”原则。这也是希埃希能走出中国,迈向世界最为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地域性。 世界建筑大师赖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去建造一座位于那座山上的房子,而是要去建造一座属于那座山的房子”,这就是地域性。希埃希作为一家以中国为主战场,在非洲,亚洲均有建设项目的设计公司,从未想过要去建造一座放之四海皆准的房子,而是立志要建造属于这个地区、这个城市,属于当地文化的房子。”如希埃希在内蒙设计完成的乌海大厦。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

其次是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也即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竭力为公司和客户节约成本。这也是希埃希深得客户信任与喜爱的重要原因。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无论客户的项目大小,希埃希都会从客户角度出发,在结构的选择、建筑材料的筛选,以及体量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千方百计为客户节省资金。孙奇昌坚信:用最小的花费,未必不能做出最好的项目 !

最后是实用性。 一座建筑仅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实用性的功能空间,其实是失败的。实用性是任何一座建筑的本质属性。孙奇昌强调,建筑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其立面形式往往是自身性格的自然流露。如医院的简洁,商场的热闹繁华,办公楼的庄严大气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希埃希一直坚持批判性的拿来主义,力争做出每一个建筑的真实性格”。

发展新城与保护旧城尊重是前提

新城发展与旧城保护,历来是世界性的课题。法国巴黎的保护方法是“围着老城建新城”,而意大利罗马更是一个典范,“撇开老城建新城”,保护了罗马城空间布局的和谐完整。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正在雄心勃勃的进行城市建设。如何解决好新城发展与旧城保护这一课题是摆在他们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在孙奇昌看来,要想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工作的关系,孙奇昌经常去世界各国参观学习,他发现,无论是巴黎的“围着老城建新城”,还是罗马的“撇开老城建新城”,这其中都体现了一种对于历史、现实的尊重。而这恰恰是我们在新城发展或旧城保护中最缺乏的地方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坦言,在中国也有“围着老城建新城”的例子。如山东聊城,新城完全围绕着一平方公里的老城依水而建。再如西安,城墙内所有的建筑都不能超过古钟楼的高度,但古城墙之外,建筑高度一般是不受限制的。当然,在中国也有“撇开老城建新城”的例子,如北川新县城的建设。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在旧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地方仍然是以拆为主。这其实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在北京,很多人都在谈四合院情节。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一刀切”的拆迁方法,让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四合院的人失去一种对土地、对周围人情事物的熟悉感,这必然导致其心理产生一种失落感,迫使他们不断去“寻根”。这也是当今“钉子户”越来多的原因之一。“毕竟,老城的很多东西,新城是无法给予的。所以,生活在新城里的老城人也感觉生活失去了味道”。

如今,一些城市可能意识到以前粗暴的拆迁方式破坏了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于是又开始恢复以前毁坏的公园、历史遗迹,以及名人故居等。这不但会造成大量的物力财力的浪费,即使恢复起来也会给人一种假古董的感觉。这尤令人心痛。

“鉴于此,希埃希无论是在新城规划或是旧城保护的设计上,我们都会在尊重当地既有社会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努力挖掘它的魅力,提升它的品味。如我们对银川特色街区的改造,对乌海市海南区的改造等,要么充分利用这些城市既有商业布局,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商业氛围;要么利用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与旅游水平。如今的事实证明,我们对这些城市所做的保护性改造、升级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同”。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uming2014
    liuming2014 沙发
    谢谢分享。
    2014-05-16 15:08: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oft000
    soft000 板凳

    好资料,顶一下。
    2014-05-06 18:10: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国际化淹没中国城市建筑特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导致中国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体化的现象,东西南北城市特征无区别,城市地方环境文化资源流失,其发展趋势令人堪忧●古城形象的踪影及其记忆是否正随着新建筑而逐渐淡化呢?或许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只有建立牢固的地方化基础,才能在国际化城市之林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全球经济一体化,绝非城市形象一体化从国家一度封闭状态下开放的中国城市,最敏感、最关注、最热衷、最时髦、最向往的发展形象标志就是国际化。因为,国际化的对立面是“土气”、“保守的地方主义”以及失去自信的“落后”。城市规划、决策到实施从上到下沉溺于靠国际化摘取“地方落后帽子”的宏伟计划,不切实际一味与国外城市的国际化攀比,甚至不惜重金投入拷贝一些国际化城市模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