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4-24 14:38:24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水处理观念改变 污水难道不是资源
近年来,随着水处理观念的改变、技术的革新,一些专家提出了要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以下简称概念厂)。概念厂的核心思想是把污水作为资源进行利用,生产水、能和肥3种产品。笔者认为,概念厂一旦成为现实,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何推动概念厂从梦想变为现实,笔者有如下思考:
第一,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综合利用理念中有两个关键点,综合和利用。在综合方面,目前通常已经做到了将分散的污水通过管网合并。下一步的目标应是将同一类物质合在一起进行加工,如将有机废弃物污泥和餐余物合并生产沼气。从这个角度讲,应将污水处理同餐厨、粪便、酒糟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合在一起建厂,增加产业的规模效益,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转变。在利用方面,要树立污水就是资源的观念,把投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从处理废物、减少污染转变为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实现从处理到利用的转变,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现行的水处理设备方法发源于城市,对市民来说,污水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都是废物,但对农民来说,有机废弃物是生产资料。长时间将有机质(农产品[-0.10%资金研报])从农村运到城市,将水抽到城市,再分别通过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或焚烧方式,排放到河流和空气之中(填埋会慢慢释放填埋气和渗滤液)。这不但污染了空气,而且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污水和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灌溉水和有机肥(包括沼气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田,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从排放到回归的转变。
第二,明确概念厂的边界。
将各种有机废弃物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式、方法进行设计、建设。要明确系统的构成元素、发展变化流程、执行主体。具体到概念厂,应明确3个边界。
环境边界。传统污水处理与环境的边界是河流,垃圾处理与环境的边界是空气和土壤,处理的目标都是达标排放。其背后的出发点和价值观是,使废弃物安全地进入环境即达到目的。基于这个边界开展污水和垃圾处理的研究,产生了现行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办法。但如果以资源综合利用的观点为指导,只有把废弃物作为资源转化成产品进行循环利用,并确保未来能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才算达到目的。从这个角度讲,概念厂将最终实现无边界,即综合利用系统成为环境大系统的一部分。
管理边界。环境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政府需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政府体制实行的是行业垂直管理,对污染物的治理是按行业进行条块分割的,如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以及各行业产生的废弃物。这在组织上为综合处理和利用设置了边界。为便于废弃物综合利用,在大部制改革中,除了增加行业管理范围外,还需要在垂直(纵向)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废弃物的横向管理,即对管理边界进行纵横向划分。
产业边界。我国环境产业发展较好的行业,基本上都是政府扶持的行业,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由于对产业边界的界定不清,对关联产业的发展带动不够,对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极易导致二次污染。因此,要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应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产业链设计,在明确各环节产业边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环节产业之间的联系,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产生。
第三,破解产业化发展难题。
组织上的组合创新。综合利用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多方面专家的参与,组建跨部门、行业和专业的专家团队。这一组合创新中,行业和专业跨度都比较大,需要更高层面的领导和专家主持,制定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的管理机制。
政策上的市场化。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但成效并不显著。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组织和技术创新外,还要有促进理念变成行动的政策创新。就补贴政策的内容而言,需要从建设补贴发展到产品补贴,完善并公开补贴标准和规则,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就政策的制定而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废弃物的性质、特点,以鼓励为主,既要追求公平合理,也要考虑操作的方便;就政策的落实而言,要关注结果,包括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管理上的全过程监控。重建不重管,是我国环保设施长期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并确保利用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需要对产品,尤其是农产品,进行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价监管。政府监管应从重视资金分配权,向重视标准建设和过程监管转变。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的可视、可控、可追溯,应是下一步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内容。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