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4-23 19:44:23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我国将在今后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使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据住建部网站消息,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截至11月底,已开工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的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更是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对记者表示,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最迅速的十年,而未来的十年将是钢结构建筑最具发展机遇的十年。作为工业化绿色建筑集成专家与领导者,杭萧钢构已经做好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双重准备。
有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绿色建筑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进和落实,会直接拉动建筑钢材的需求,并一定程度上起到消化钢铁过剩产能的作用,而保障房作为国家未来5年重点推进和落实部分,更将全面贯彻绿色建筑标准。目前钢铁行业面临利润和环境的双重压力,随着钢铁企业和钢结构企业合作的增加,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尤其是保障房建设,钢结构的推广使用会面临更多机会。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不仅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减排等特点,是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因此,这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性发展和能源发展规划,也有利于藏钢于建筑,便于国家资源储存。
此外,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在“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就已经提出,要“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
保障房建设已成为民生的重要内容,但多年来,保障性住房一直存在质量低、功能单一、拆迁难等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发展瓶颈,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对此,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表示,钢结构建筑的多项优势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匹配,钢结构建筑是一个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的产品,其核心是工业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务的建筑生产方式。而大量保障性住房的户型、大小基本上是接近的,差别并不大,这时采用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的建造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悉,由杭萧钢构研发的“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科技成果近日通过鉴定,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可实施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保障房建设的技术推广应用。
杭萧钢构的最新公告和财务数据也显示,未来用于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58亿元。该项目拟利用已征土地和已建厂房,购置数控方矩管后加工焊接生产线、高频焊接H型钢后加工生产线等设备,建设形成年产500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部件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期两年,投资回收期5.4年,内部收益率33.56%。
专家表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有效途径,能够缓解民生焦虑。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从各方面相互配合,在保障资金、土地、管理到位的情况下,加大研发和科技创新,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谢谢楼主了 无私奉献的人!!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