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水体自净难承受 国外治污经验多

水体自净难承受 国外治污经验多

发布于:2014-03-28 15:50:28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水体自净难承受 国外治污经验多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复杂,水体有限的自然净化能力已经不堪污水治理的重负了。在污水处理设施中城市排水管线和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和运行在水污染控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80年代,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水处理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水体质量改善和水环境保护起了重大的作用。
美国污水处理:污水回用30年历史
美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面普及,污水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程度都达到了二级处理以上的标准,城镇污水回用也已经从研究试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城镇污水回用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增长迅速。在气候干旱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一些起步较早的城镇,污水回用的产业化运营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
美国的实践证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污水回用设施的建造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以污水高级深度处理的关键技术——膜处理技术为例,膜的过高价格曾经是制约其推广使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新的高分子膜材料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膜的价格已经下降了约90%,使膜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具备了更强的经济可行性。
英国污水处理:量身制定水质排放标准
英国在污水治理方面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改变直接向河流排放废水的做法。1864年在伦敦城内由西向东沿泰晤士河各修了一条巨大的下水道,把废水引到泰晤士河入海口处排放,让海潮带走废水。目前仅泰晤士河沿岸9018个排放点皆获得了排放许可证,英国环境署根据每个排放点水流稀释程度和污水流入密度不同,为每一个排放点量身制定了特定的水质排放标准。
德国污水处理:完善的排水管系统必不可少
近年来德国政府在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等方面投资几百亿马克,以使各方面设施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处理程度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了污染得以控制,水体真正得以保护的目的。污水接管率要使污水有更高的处理率,必须要有完善的排水管系统。
在德国柏林市区地下,有一条长达9400公里的下水通道网络,其中4206公里为污水管道,3218公里为雨水管道,1908公里为混合管道,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大型建筑设施与地下管网相衔接,比如分洪区、集雨池和井下设备的排水装置等。这些特殊的大型建筑设施是在暴雨或洪水来临时,为了防止下水道暴满而采取的紧急调节措施。换言之,是将过量的雨水或污水暂时储存或分流到这里,待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备有了能力后再对污水进行处理。
柏林市的下水管道纵横交错。无论是大管道、中管道还是小管道,每隔60米必设一个配有井盖的探测检查井,柏林市仅井盖就有约20万个。最小的管道直径只有20厘米,小管道向中管道集中,中管道有231万条。这些管道通过自然落差将水排往主干渠,主干渠宽为44米,高为34米,主干渠上布有147个提水站或水泵压力站,水泵将水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6个装有最先进设备的污水处理厂,6个污水处理厂2006年处理的污水量为224亿吨。
日本污水处理:过滤吸收水内污染物
日本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一直注重城市污水的监测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例如日本为了提高东京地区水环境的质量,不但发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污水治理的管理工作,以身作则;同时还在水管内部安置生物膜,用于过滤和吸收水管内的污染物。
日本采用的生物砾石污水处理技术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泥沙。由于碎石球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粗糙的表面结构,因此对水中的悬浮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在球体表面易于形成生物膜,能有效降解水中的溶解有机物;此外,碎石球体较大的空隙率(40%)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微生物(剩余污泥)提供了敷存和分解液化的空间和时间。曝气管道的间隔铺设,一方面使处理槽内处于一个好氧、厌氧和还原交替重复的多重环境,使固体有机物得以水解、分解,最终降解成无机物。另一方面促使污泥向厌氧带(碎石空间)移动,达到固液分离。为此,生活污水在生物砾石间接触氧化处理池内经过固液分离、生物氧化和污泥分解等反应后,水中的有机物、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物质和氨氮含量大幅度减少其特点是对于排水水温>18℃不用建设二沉池,基本无污泥产生;排水水温<18℃,有机污泥分解率为50%-75%。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hjs918
    hjs918 沙发
    参与学习,谢谢分享。
    2014-03-31 13:21: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l968754
    sl968754 板凳
    资料不错,谢谢分享。
    2014-03-30 22:59: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6 万条内容 · 13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浸没式平板MBR跨膜压差怎么算?

浸没式平板MBR跨膜压差怎么算?压力表放在哪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