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 浅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探讨

浅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探讨

发布于:2014-03-22 08:29:22 来自:建筑结构/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复制转发]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主要用于临街底部商店上部住宅工程,这种结构具有比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目前在我国城镇建设中广泛使用。
1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具有上刚下柔,上重下轻的特点,房屋的震害程度与房屋的平面布置和上下墙体的相对位置,以及上下层的层间侧移刚度比等密切相关。
1.1“强柱弱梁”原则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架设计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原则。目的是使框架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先出现在梁端,后出现在柱端。如果框架的任一柱端先出现塑性铰,可能会引起同一层其它柱端相继出现塑性铰,房屋因此而倒塌。但是底层框架梁因为要承担竖向荷载引起的较大弯矩,截面较大,因而在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上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很困难,所以在构造上特别是箍筋的配置上应尽量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1.2结构平面设计讲究均匀性、整体性
建筑平面布置应简洁、规则、对称,并尽可能减少上部砖房单元形式。上部砖房纵横墙均匀对称布置,沿平面内宜对齐,同一轴线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楼梯间不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烟道、风道等不宜削弱墙体。下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则要求柱网对应上部砖房布设,尽可能使较多墙体落于柱网上。尽可能的将抗震墙对称分散布置,使纵横向抗震墙相连,纵向抗震墙应布置在外纵轴线,增强抗倾覆能力,避免出现低矮抗震墙(高宽比小于1),使层间刚度比使得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减少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扭转效应。
1.3结构立面的均匀性、连续性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的显著特点就是“上重下轻”。为尽可能降低结构重心,应严格控制房屋层数和总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N50011-2001),底部结构层高不应超过4.5m。上部砖房各层建筑功能保持一致,墙体竖向应对称连续。对于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由于刚度突变,地震时容易引起鞭稍效应,所以要尽可能地降低层高。只有建筑设计做到竖向规则连续才能保证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避免上部砖房出现薄弱层,减少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
2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
2.1底层框架抗震墙的设计
目前,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设计归纳起来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底层为大商场等有大空间使用要求时,底层抗震墙(一般为砖墙)设置得很少,其底层的侧移刚度比纵横墙较多的第二层小得多。这种结构由于其地震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砼框架柱承担,使得底层钢筋砼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底层成为较薄弱的楼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底层成为弹塑性变形和破坏集中的楼层,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建筑平面布置时,应考虑在适当部位布置一些墙体。其次,采用钢筋砼抗震墙来代替砖抗震墙,一片相同厚度、高度和长度砼墙的抗侧刚度是砖墙的好几倍,既可减少墙面数又能保证底层的侧移刚度。
建筑一面临街,且纵向临街面一般不布置抗震墙,使得抗震墙数量过少,底层平面布置不对称,导致在地震时产生扭转效应而加重房屋的破坏。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沿街侧外纵墙上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砼抗震墙,另一侧外纵墙上布置刚度相当的砖抗震墙,使底层的刚度中心与形心基本重合。
底层沿纵向分成几个较大空间,一些设计方案把分隔横墙设计成为带构造柱、圈梁的砖墙,使得底层的横向与纵向均不能形成完整的框架抗震墙体系。在地震作用下这些分隔墙因侧移刚度大而先开裂,又因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较钢筋永框架差而破坏严重,并且过早的退出工作,产生弹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破坏严重。因此,结构布置时必须将底层布置成纵横向框架抗震墙体系,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
2.2过渡层的设计
抗震墙砖房的二层称为过渡层。此层担负着传递上部的地震剪力和上部各层地震力对底层楼盖的倾覆力矩引起楼层转角对第二层层间位移的增大,因而此层受力复杂,也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当底层按抗震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后,房屋底部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如果忽略过渡层墙体的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的降低,可能使房屋的过渡层成为薄弱层;由于过渡层砖砌体的变形能力较底层相对较差,因而将降低这种房屋的抗震性能。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应加强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二层构造柱配筋较上部同一位置构造柱配筋加大一级,二层构造柱下端箍筋适当加密,构造柱纵向钢筋锚入底层框架柱、梁内40d;除按抗震规范设置构造柱外,应根据房屋层数、设防烈度适当增设构造柱,尤其是在底层有抗震墙的位置,以改善整个结构传递水平力的性能;另在房屋四周外墙,在纵横墙交接处均宜设构造柱,以增加上部砌体结构与底部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连接和整体性,避免由于房屋上部及底部材质不同,结构的自振频率不完全一致,在地震作用下因上、下部连接不强而在二层楼面处形成脱接。3底部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概念设计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简化建筑体型,讲究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抗震结构体系合理、明确等是确保抗震设计合理的基本设计内容。同时抗震设计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的第7.1.8条规定,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均匀对称布置框架-抗震墙体系,并重点强调底部抗震墙应是双向、对称布置并纵横抗震墙相连。由于底部框架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属低矮墙,其抗剪刚度相对较大,如果布置的墙肢较长、平面形式复杂,很容易出现局部刚度过大,受力过于集中的现象,甚至经常出现只布置极少的剪力墙就满足上下层抗侧刚度比限值的情况。如果不作处理,则会造成建筑的刚度中心对质量中心的偏心距较大,地震力作用下会对结构产生扭转效应。
底部框墙结构的柱网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7.5m左右,并且框架梁上悬墙数目不应超过一道。首先从使用功能上,底框结构大多为商住楼,该跨度对应上部可分割为两开间,无论上部为住宅楼,还是办公楼,开间尺寸都必须以满足砌体结构所能实现的功能。
3.2严格控制侧移刚度比
现行抗震规范对底层框架砖房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不仅会影响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而且对层间极限剪力系数分布、薄弱楼层的位置和薄弱楼层的弹塑性变形集中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应严格的限制侧移刚度比,设计中并对此作控制性验算。这是因为该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当>2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会造成薄弱的底层弹塑性变形集中,弹性位移增大,会加速底层的破坏;但当1.2,特别是1.0时,由于底层纵横向抗震墙设计过多,底层过强,又会使薄弱楼层转移到上部抵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差的砖房层,这也是不利的。所以,规范GBJ50011-2001规定,6度、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实际设计时控制在1.5左右为宜。
3.3结构体系要合理
底部框架砖房的底层或底部两层均应设置纵横向的双向框架体系,因为底部的地震剪力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分配,在这些结构混用的体系中,砖墙较框架的抗侧力刚度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砖墙先开裂破坏,而砖墙的变形能力较框架要差得多,这样会形成砖墙构件先退出工作,导致加重半框架或部分框架的破坏。
结论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上部和底部抗震性能差异较大,由于其结构形式特殊,设计不合理讲导致地震时的严重破坏。设计房屋的平面规则对称、控制底层和过度层的刚度比,合理布置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体系等,能使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poifgh01
    poifgh01 沙发
    朗筑很牛哦
    2014-03-24 14:5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mjlwzw
    xmjlwzw 板凳
    好的,赞一下。
    2014-03-22 19:01: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返回版块

7.71 万条内容 · 2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浅谈SATWE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PKPM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一种设计软件,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而SATWE是应现代多、高层建筑发展要求而研制的空间结合结构有限于元分析软件,在运用这种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时,有一些问题一直会涉及到,在这里将简单的谈几点。一、SATWE的特点1、模型化误差小、分析精度高SATWE采用空间杆单元模拟梁、柱及支撑等构件,用在壳元基础上凝聚而成的墙元模拟剪力墙。墙元不仅具有墙所在的平面内刚度,也具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较好地模拟工程中剪力墙的实际受力状态。对楼板,SATWE给出四种简化假定:楼板整体平面内无限刚、分块无限刚、分块无限刚带弹性连接板带和弹性楼板。在应用中,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分析精度要求,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简化假定。2、计算速度快SATWE可动态管理计算机内存资源,所以其在解题能力和速度方面的优越性更突出。3、前后处理功能强PMCAD模块建立后,SATWE读取其数据,自动将其转换成空间有限元分析所需的数据格式,并具自动导荷及墙元和弹性楼板单元自动划分功能。PK、JLQ为SATWE的后处理模块,在SATWE计算完后,可用PK绘梁、柱施工图,接JLQ绘剪力墙施工图,并可进行基础等其他软件的设计工作。二、运用SATWE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的几个问题1、接PM生成SATWE数据在PMCAD中已经输入了结构模型的数据,在SATWE中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补充,下面有几点问题是设计时需考虑到的。由于恒载的特殊性,SATWE软件将施加荷载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次性加载”和“模拟施工加载”。其中“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过程。“模拟施工加载2”是在1的理论基础上,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增大10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于框剪结构而言,外围框架受力有所增大。剪力墙核心筒受力略有减小,有利于基础受力更均匀。所以高层建筑一般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高层框剪基础宜取“模拟施工加载2”,多层建筑一般选择“一次性加载”。建筑设计时应考虑抗震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体形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或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加强构造措施。不规则的建筑在计算时采用的是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需进行薄弱层验算。这在SATWE信息输入时都要引起注意。在计算地震力时,如果考虑单向地震作用,即用偶然偏心计算,多层规则的结构可以不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这在抗震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都有强制性条文。在调整信息中,有几个数据的取值是需要注意的。“梁端弯矩调幅系数”一般现浇框架梁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弯矩调幅原因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适当降低梁端弯矩,以减少负弯矩钢筋的拥挤现象。另一个跟梁弯矩有关系的信息是“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取值为1.0-1.3,但一般都取1.0,是因为已考虑了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中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取值要根据梁高和楼板的厚度比较来确定,现浇楼板取值1.3-2.0,一般取2.0,因为在整体式肋形楼盖中,楼板和梁浇注在一起形成T形截面梁,在承载力计算时整体刚度会有所增大。其余的调整信息,只要查看规范就很容易确定下来,这里就不再细说。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信息是“柱配筋计算原则”。一般第一次计算宜按“单偏压”计算,然后再按“双偏压”来计算角柱,角柱在特殊构件定义中点取,角柱的配筋取两次计算中的大值。异形柱按“双偏压”来计算。“周期折减系数”默认的取值是1.0,这个值应在建筑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的影响后进行调整。系数按如下规定选取,框架结构:砖填充墙多时取0.6-0.7,砖填充墙少时取0.7-0.8;框剪结构:砖填充墙多时取0.7-0.8,砖填充墙少时取0.8-0.9;剪力墙结构取1.0.2、特殊构件补充定义这一步的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梁是否铰结、不调幅梁的点取、角柱的点取等都是要用户指定,这需要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受力体系有全面、清晰的理解。如梁铰接的点取与不点取,所配的钢筋是完全不同的:两端铰接的梁完全靠下部钢筋来承受荷载,下部配筋很大,支座只构造配筋;两端固接的梁的支座也配有钢筋,这是由于上部有负弯矩,承受拉力。当双偏压计算角柱时,角柱应点取,否则就不按照角柱计算,配筋也不予增大。3、结构分析和构件内力计算这一项要选的参数很少,但对整个结构模型的计算起到关键的作用。“层刚度比计算”有三种方法:1.剪切刚度、2.剪弯刚度、3.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方法1按《高规》给出得方法计算,过于简单;方法2按有限元方法,通过加单位力来计算,用于转换层的计算;程序隐含的是方法3,概念和计算均简单.但未扣除刚体转角引起的位移。三种方法可能给出差别较大的刚度比结果,所以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取。4、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在进行配筋计算与验算后,即可以得到梁柱的配筋简图及一些文本。在查看结果图形和文本时要注意几个参数的限值。首先,柱轴压比限值应满足《抗规》6.3.7条的规定,并查看梁柱的配筋是否超筋,如有超筋就要考虑调整梁柱的截面来调整配筋量。另外,结构整体性能应加以控制:(1)、位移控制:程序输出结果第一项是构件节点位移,第二项是层间位移.位移控制是通过控制位移比进行的。计算结果应满足《抗规》5.5.1条规定,出现个别位移比超限时,可查位移的大小,在位移很小的情况下,可不考虑。(2)、周期控制:《抗规》5.2.5条对楼层最小剪重比做了规定,X、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一般不应小于90%.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一般控制在15O内,当大于15O时,应将该角度在调整信息中再次输入,并重新导荷验算。另外《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0.(3)、层刚度比控制:《抗规》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当结构进行薄弱层验算时,应满足《抗规》5.5.5条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要求。三、结语在建筑结构计算中,SATWE软件的运用非常广泛,而设计过程中各种参数的选取对整个结构的受力分析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应按照国家规范正确地选取各个参数,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这里,只浅谈了SATWE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的几点问题,其实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这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完善才能使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