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 探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探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发布于:2014-03-19 08:24:19 来自:建筑结构/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复制转发]

地震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具有一个体积不是很大的震源;所积累的能量即可以巨大到令地动山摇,也可微弱到让人毫无感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前后往往伴随着许多小地震或余震,有时在强烈地震发生前还会出现地声和地光。现今,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压力越来越大,地壳运动加剧,导致频繁发生地震。所以,现在房子都必须做好防震措施。

由于砖混结构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 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所以,我将给大家讲下砖混气体房屋的抗震。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的抗震验算。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即使不可避免时,也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兼顾建筑造型,又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平面布置、立面外观造型设计得较为规整、简洁、美观大方;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二、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及总高度不应该超限值
历次震害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地震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应满足表1中的限值


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同时满足上标的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側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刀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
  房屋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刚性楼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予以适当放宽,因作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可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平面上,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同时楼、屋盖现浇增加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因此,采现浇楼、屋盖是一种较好的增强楼房结构空间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法,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也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性的作用;另外,设置配筋圈梁可限制散落问题,增强空间刚度,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全部回复(2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ijiyeye
    jijiyeye 沙发
    我也想了解,请大家都说说
    2014-04-16 17:32: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ippssm
    xippssm 板凳
    顶啊顶啊,好贴不顶是一种罪过
    2014-04-16 12:52: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朗筑结构设计培训

返回版块

7.71 万条内容 · 2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层砌体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研究

2008年汉川大地震后,不少中小学校舍出现较大程度的损伤、倒塌,造成巨大的财产与生命损失,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鉴于地震对学校建筑造成的严重损失,2008年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按照“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中小学建筑的的抗震设防类别,把中小学校舍由原来的标准设防(丙类)提高到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则在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设计中应提高其抗震措施。同时在2012年7月20日的在扬州江苏扬州发生的4.9级地震,然我们明确的感受到地震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如何对多层砌体结构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多层砌体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