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层的砖混结构,一层局部位置无承重墙,二层以上才有承重墙,墙体用2L8(2)、2L9(2)抬起。2L8(2)、2L9(2)端支座为异型柱,即图中的GZ3’,中间支座为暗柱,即混凝土墙体中的GZ8(GZ1)。
注:2L8(2)代表结构层第2层,编号为L8的梁,跨度为2跨。
问题:
1、这个结构是否符合底框模型?如果是的话,在PKPM中怎么分析计算?计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不是的话,L8、L9如何计算?是否将上面几层墙体、楼面荷载全部加到L8、L9上,然后手算L8、L9?还有,L8、L9的支座约束情况如何确定?GZ3’、GZ8对L8、L9的约束能否看做固接?
2、GZ3’、GZ8在此处应该是受力柱?在砖混结构中,局部位置将构造柱做为受力柱是否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如果可以的话?那么GZ3’、GZ8的配筋用PKPM如何计算?还是只能手算?
3、GZ3’、GZ8对其下的条形基础影响有多大?这个地方的条形基础配筋应该注意些什么?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