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 \ 京城重见蓝天 抗霾仍需努力

京城重见蓝天 抗霾仍需努力

发布于:2014-02-27 11:25:27 来自:环保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复制转发]

焦急的等待,兴奋的期盼,一场预报中的风雨,终于光顾雾锁霾伏长达一周的京城。料峭春风,淅沥细雨,或将暂时洗涤出百姓望眼欲穿的蓝天,但却不应吹走灰暗沉重的伤感记忆,和从层层雾霾中悟出的惨痛教训。

  雾霾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雾霾的常态和社会对雾霾的“习惯”。当雾霾越来越频繁地光临,侵袭越来越多的城市乡村,人们的心态是否会从最初的惊诧茫然,转而变得越来越坦然淡然?

  无数叩问、多少反思、诸多研究,都掩盖不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肆虐的雾霾正是为曾经“重经济指标而轻环保”付出的沉重“账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下,我们是否在只重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走得太远?面对遮天蔽日的雾霾,人们不再仅为当下的健康担忧。雾霾持续影响造成的对未来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更让人心惊。

  当下的“抗霾之战”确实人人可见。无论是洒水抑尘、雾霾罚单还是车辆限行、工厂关停,狠招奇招频频祭出,壮士断腕语气坚决,一时间各地“同仇敌忾”,大有雾霾不除誓不罢休之势。然而,等到风吹霾散之后,“全民战争”是否会转眼消弭,一切又复旧如初;警钟不再响起,严令化为空文?直到雾霾再次席卷而来,抗霾之战才会再度上演?

  周而复始的“循环困局”,以及雾霾消散后的松弛侥幸心理,值得每个人警惕。一时的痛定思痛,难以根除雾霾的病根。唯有立长久之计、施持续之策、聚社会合力,才有真正澄澈的天空。

  美丽中国,容不得烟笼雾锁;生态文明,不能沦为“再创灰黄”。风雨吹得散雾霾,但不应吹走责任与担当。秉承源头遏制、常抓常管的理念,才能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局。塑新型产业结构,践环保节约路径,区域、部门联动,企业、公众广泛参与,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才能真正守得住绿水青山,留得住白云蓝天。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环境影响评价

返回版块

2.3 万条内容 · 13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总书记关注水安全:地下管道加粗了吗

习近平25日下午来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北京近年加强了立交桥改造,防止内涝,总书记问:“地下管道加粗了吗?”“新管道按新标准铺,有些地方清了淤。”从南水北调水质、再生水成本到雨水利用率、地下水超采,总书记边走边提了不少问题。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37亿立方米。近十几年来,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21亿立方米,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北京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实际仅为100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是典型“人多、水少”的资源型缺水城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