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4-02-17 10:04:1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2013.12.11上海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停车之‘难’有啥好办法可破解?”
我来参加讨论,以我多年网上文章和申请的专利路口设计为基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如果需要破解停车之难,必须群策群力 ,抛砖拙议围绕两个字,叠层!另辟蹊径,以城市建设升华交通,取代传统的主打沿袭、主打“管理”。
分战略对策和战术对策。
战略对策,浅挖洞广积车,广积原本占路的小摊,广集原本占路的堆物,诸如此类。建立新概念,“城市地球表面”,城市地球表 面主要用于人沐阳光、树沐阳光,小区阳光下绝对不许停车,供行车的马路上绝对不许停车,无论汽车还是自行车。必须市府、人 大订为市策或立法,十倍力度强制管理,廿倍力度强化建设。
“哪个城市不开发地下空间呀”,不然,关键在目标,现状力度与我议不在一个量级上。现状连改良且称不上,我议是大刀阔斧革 命。城市小区阳光下、供行车的马路上不许看见不行驶的车!“杀他个干干净净”!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我从1995年开始向上海市提出建立市策,为的是抢先搭顺风车与上海爆炸式楼宇一起腾飞。慢火煮青蛙到了今日,新建城区可以未 雨绸缪,旧城策略第一点,已建成的小区可以改扩建。报上说,改扩建“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 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居民意见分歧大难以施行”。先不说这个规章该立该废,我信口说,市场办法较好,因为开 发地下空间是有巨大盈利产出的,土地费大头没有了,土建成本能有几何?无论卖和租盈利很大,谁也别拿走,土地使用权原本属 于业主,盈利大把钞票可以分给全体业主,欲购车位的可以折抵,无车业主可用这笔钱拉动内需。皆大欢喜,何必大家僵持。重要 的是要保证安全、尽可能少影响原有房屋。旧城策略第二点,提请发布市策严命,凡新开工的建筑工程,一律全基地地下开发,以 三层为宜,不得少于二层,成立专门小组,对一层和无开发的方案严格控制,基本“一概不批准”——基本二字只是笔者说话为了 极其特殊的情况留有余地而已。严命暂定五年,五年后再看情况。
特挤城市一定要建立起在水门汀顶盖上面覆厚土种中、小树的常规。
历史完成了房屋从平房到楼房的进程,关口,从平路到“楼路”的一天即将破晓。城市土地面积不再是瓶颈,叠层找到“使用面积 ” 储藏量惊人的资源矿脉。
提出一个战役对策,创新设计:大中路口,道路自锁秩序,“楼路”地貌理交通! 21世纪,特挤城市,这样多人,这样多车,路 口主打红灯秩序法已成为交通的桎梏。关口,道路需要大革命。
要点一,将平面单层路口,揭开为四层:地平面层全无车、市民独享广场;正方向汽车走天桥;侧方向汽车走涵道;自行车(含助 动车)走独用夹层回廊。要点二,“右拐平驶回环术”,或称“跑汽车圈面积法”:在天桥顶标高或涵道底标高,右拐平驶再回环 实现左拐,平驶是关键,右拐之后平驶约300米,回环到了左拐方向,再下(或上)两个坡度重回路口。四左拐四回环,简单化、 格律化、几何韵律。
跑汽车圈面积:单个路口,视路宽,可以得到一、二万平方米的汽车寄车面积,开创了向道路要停车面积的良性出路。停车面积优 质,停车区与道路的接壤线,即供停车的“路的边”,长达2000米以上,2000米,2公里!一踩刹车就靠边停,一踩油门一窜上路 。
道路自锁秩序:市民独享全无车街口空地,人只和其他人穿插;自行车独用平台,自行车只和其他自行车穿插;机动车各走天桥和 涵道,无一盏红灯,流线无交叉。无红灯无等待,时间就是生命;人车完全隔离,安全就是生命。
兼可减轻燃油尾气排放,2013年“北京对PM2.5来源进行了整体分析,排在第一的是机动车尾气,占比达22.2%”,“汽车在怠速状 态下,PM2.5的排放是顺畅行驶时的5倍以上”。同时,面积与“路的边”结合,使满天星充电桩布点全不费功夫,铺平了电动汽车 推广的坦途。
街口城市空地:以人为本,把最理想的地平面层礼让于人,没有车辆进入的途径。人君车臣,独树一帜。妇孺童叟老弱病残累,顶 级无障碍过街。最拥挤的城市、最拥堵的闹市,单个路口,天假设计之手掉馅饼挖掘出少则5000、多则近万平方米的城市空地!
“使用面积”发财啦,长袖善舞,各路口自铸特色,3D愿景:小憩、茶酒咖啡;市民大讲坛实录;国学研讨;古典音乐;街舞;唱 歌、唱戏、好声音;露天电影;外语角;相亲角;自闭症家长交谊;小市;夜市和/或小吃;缩微北京天桥;……。星罗棋布“城 市空地”,公益、无场租问题,为实体社会群体活动——主要是非功利活动提供了场所,有利城里人心理健康,有利社会健康发展 。
将我们申请的专利略加变通,上海五角场也许可得上海最大城市广场,目测在2万平方米以上。彭浦夜市可以改取缔为扶持——将 天桥“抻一抻”,2万平方米地面空地都非不可得。
……
所有以上获得,毕其功于路内,不用路外一寸土地!避免了城市规划、土地、拆迁等等诸多困难。只要环境能协调,无论在市中心 还是边郊区,创新设计一视同仁,足斤足两,造成同样产品,而价值迥异。
中国人多,城镇化较难找到这方面的国外成功经验,设计需要创新驱动,当仁引领世界潮流。
堵车和污染将成为城市汽车数量控制阀,停车永远不成问题——叠层打开“使用面积”资源之门,永可奉陪车辆增多。旧城区大动 干戈是不可避免的,但叠层是历史必然,下决心吧!不动医刀何以起沉珂,杀牛焉可沿用鸡刀。工程师作工程诗,曙光就在前面, 让生活更美好,一定会。
全部回复(2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