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eterouou 于 2014-2-22 17:24 编辑
我的一注考试三步曲
1春天的播种-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在一家国企甲级设计院做结构设计,刚进院前前几年被排工地上做工地代表,国内一年,国外一年,老加班,忙得要死。08年回国后先过了基础。09年报过一次名。买了施岚青的书,一本很厚的书。这本书读起来真是痛苦。工作几年,每天都忙着画图,设计领域有限,书中很多专业名词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看着厚厚的一本书,头都是大的,迟迟无法进入状态。
为了寻找以前在学校那时候那种看书的状态,我索性周日到学校教室里边看,有点效果。但是来回学校的路程花了我不少时间,一天也看不了多少页。尽管看了,很多地方也迷迷糊糊,也不知道重点看什么。特别是看到剪力墙和桥梁,更是云里雾里。
到9月,看了1个多个月的书,规范还没有怎么看,题目一个都没有做。实在没有信心 刚好考试的时候要出差,考试就放弃了。我的第一次就这样流产了。
09年考试的失败教训有:
1. 不重视。没有把考试当作全年的工作重点。复习时间断断续续,几个月下来,一本书都没有看完,规范也很少看,基本没有做题。
2. 没有做考试规划。
3. 考试信息不了解。没有去了解别人备考的经验和教训,没有了解考试的有关资料,不了解考试难度。
4. 工作忙,没有时间保证。
2 夏的果实-瓜未熟,蒂先落
10年,收拾旗鼓,再战。
过完年,首先在网上一些关于一注的考试信息,考试难度,考试经验等。根据过来的人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规划》。
3月开始进入状态。还是用09年留下来那本施岚青的书,还是看得很痛苦。由于白天除了工作,偶尔还有出差和开会,时间很难保证,到7月底才开始动手做题。这已经比计划做题的时间落后了两个月。刚开始做题,很多题目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加上规范不熟练,做题容易出错。桥梁那部分书还没有怎么看。考试前做了两套模拟题,50分左右,感觉还可以。
考试考得手忙脚乱,迷迷糊糊。按着卷面的顺序做,上午的考试,混凝土的题目耗费了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后边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时间紧张就胡乱做一通,企图蒙混。下午的高层更是困难,桥梁的题目只能看一眼,已经没有时间下手了。
结果出来,杀羽而归。
10年失败的教训:
1. 动手做题太少。
2. 规范不熟练,理解不透彻。
3. 复习时间不连续,精力不集中。
4. 复习效率不高
3 秋的收获-有志者,事竟成
11年,痛定思痛,持10年的余威。信心强了很多,决心大了很多。心能彻底沉下来了。5月中旬开始,以练题和规范为中心,大干4个月。为了抓时间,我几乎把一切的社会活动取消了。认认真真的利用好了4个月时间复习。主要是心投进去了。最后考完试,我觉得还是蛮有把握的。心不像10年那样考完就慌慌的。那时候又在国外,着急等待几个月后,网上查成绩,当显示通过了,一块石头落地了。
4.结论
4.1要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因为现在的注册已经是执业资格的一部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注册的重要性会更加明显,与其在40岁还奔波在考试的路上,不如30岁时努力一点。要明确一下,你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毕竟这个考试的通过率已经很低,考试的人每年都在增加,而通过的人数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可知道,其考试的难度肯定会不断的增加。
4.2要有产出和成本的概念
应该讲每个设计院在7~9月份都是一个出图的高峰期,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复习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工作和复习的关系,就是一个微妙的平衡问题。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尽量选择比较容易的设计做,在单位尽可能少做一点,让不考试的同事多承担业务,高风亮节一点,这个时候的心态就很决定你的成绩了。少赚几千甚至几万,相对你的考试来说都不是大损失。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的媳妇抓不到流氓嘛。赚钱的机会多的是,况且,通过备考可以提高你的技术水平,更有利于你的工作,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哪怕是设计工作中遇到技术问题,宁愿把工作放下来,好好查规范查资料,把问题搞清楚后再做。我们应该趁年轻,还有好奇心,还有激情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去把遇到的设计问题搞清楚。虽然工作慢了点,钱可能少赚了点。但是从长期来看,收获比看到的多得多。
4.3 要有长期的打算
由于考试难度的增加,每个人知识相对的缺乏,故考试一次通过的人也越来越少。本人认为,考3次通过是正常的,考4到5次通过,也是可以理解的。你要知道,多考一年,你对规范的关注就多一年,通过多年反复磨练,尽管最后没有通过,相信你已经是个高手。就跟考英语四六级那样,越是考很多次考不过的人,英语水平比一次就考过的人的水平高。
全文阅读见附件(附件内有历年考点统计,考试重点难点统计,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共30页)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5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有志者事竟成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