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设计 \ 求教:关于构造配筋
在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溢流坝钢筋砼坝面,按照抗裂要求进行构造配筋;小型水闸也可以按照构造配筋。
那这写构造配筋具体是如何配的呢(具体的钢筋直径大小与间距) ?
是按照板、梁、柱的最小配筋率,还是有其它具体的规定?
麻烦大家给指点下。

全部回答(2 )

  • lonechoc
    一介书生第二 发表于 2014-1-25 20:14 水工结构与建筑结构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多,所以若按最小配筋率进行配筋, …谢谢前辈指导
    2014-01-26 10:21:26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 wanglixin6181
    水工结构与建筑结构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多,所以若按最小配筋率进行配筋,其钢筋用量往往比较大,也即非常浪费。在常用的水工结构中,当按计算不需要配筋时,有一些常用的构造配筋措施,而不一定是按最小配筋率进行配筋。
    例如水闸底板,一般需要按计算配置钢筋,并对钢筋大小与间距有一定要求,即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构造钢筋为10~12,间距每米不小于3根。水闸的闸墩,当采用平面闸门时,一般可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垂直向常用10~14,3~4根/米,水平向分布钢筋一般常用8~12,3~4根/米。此外,门槽处应该加大配筋量。弧形闸门的闸墩受力与平面闸门的闸墩有所区别,其配筋量会有所增加。消力池一般配置直径10或12的分布钢筋,3~4根/米,主要用于抵抗温度应力等,比较小的水闸的消力池,也可以不配置分布筋。
    溢流坝混凝土坝面的情况较为特殊,往往需要承受高速水流的冲击,所以对强度与耐久性要求也较高,可以考虑采用具有较好抗冲耐磨性能的高强混凝土。为提高对温度应力的适应性,当然也可配置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但其直径与间距要求未找到充分的依据。
    对水工结构中的一些构件,与建筑结构中的梁、板、柱等比较类似的,完全可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主要是指的上部结构之类,如启闭房、泵房、排架、水电站厂房等等。而下部结构如混凝土重力坝、水闸底板、闸墩、泵室、水电站蜗壳、机墩等等,则应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2014-01-25 20:14:25 来自 PC 评论 举报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

28.25 万条内容 · 34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