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俊愉院士去世,孟兆祯成为我国园林界硕果仅存的院士。先生长期从事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冶例释等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了诸多著作,主持了36项设计,曾获多项大奖,于2011年被风景园林学会评为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孟老怀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近年仍然活跃在我国园林景观领域,近闻他还将参加下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园冶高峰论坛,并作重要讲话,闻之不禁甚为期盼。
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我国发展愿景,推动城镇化发展,成为举国上下的热词,但是如何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如何建设我们的城市村镇,大家莫衷一是。笔者有幸拜访过孟老,也聆听过他的几次讲课,他非常推崇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山水城市"理念,并孜孜不倦地推动着这个理论的发展和实施,而今全国都在推动的"园林城市"究其根源,也有着山水城市的借鉴。孟老对我国山水城市建设、城镇化的实施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可宝贵的借鉴。
方向:山水城市是我们的中国梦
"对城市建设我们要有一个远景,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城市建设的梦是什么,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各总局对城市建设很支持,也形成了很多名目,如绿城、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但我觉得我们的城市应该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钱学森先生1985年在《人民日报》上提出的,建议中国建立山水城市。"孟老阐述了他作为一个老园林工作者关于城市建设的中国梦。他认为,山水城市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不是有山有水就是山水城市。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要将我国的自然山水画移植进城市建设,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当中。它包含生态城市的全部内涵:不仅是自然环境生态,还包含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等。山水城市的提出,使我国城市建设既有生态城市的物质基础,又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其根本指向是生态文明。
孟老指出,中国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园林艺术,因此出现了很多山水诗、山水画。打造山水城市就是要把山水诗、山水画融入城市建设。钱学森曾说,他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山水城市概念是从中国几千年对人居环境的构筑与发展中总结出来的,有着极为现实的人居理想,这个园林版的中国梦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中国梦就是我们的综合国力,而园林绿化也是综合国力不可少的部分,因此要做出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孟老说。他认为中国园林要做到赏心悦目,这正是山水城市的中国特色。中国园林讲究"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要求设计师把握好场地特色,创作出不同特色的山水画、山水诗的意境,这样才能避免千园一面、千城一面,走中国特色、地方风格的城市建设之路。
方法:城镇化要把尊重自然放在首位
孟老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排在首位。
中国的汉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最大是天,天就是自然,自然比人大。他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这对将来的建设,包括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规划,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人能征服自然、人能改造自然的提法,是与大自然固有的客观规律不相符的。人类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规模中改造自然,更多的情况下是要科学的认知自然、真正的了解自然,并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顺从自然。这是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重要经验。
对于中国城镇化如何发展,孟老认为,城市建设需要服从山水河湖的走向,每个城市都应利用自身天然的地形地貌规划,打破"千城一面"的现状。虽然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归风景园林设计,但不是城市的整体规划。现在,一个城市有30%以上的城市用地属于绿地,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大。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绿地率达到50%,城市用地有一半是绿地。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然要介入城市规划。
任何不尊重自然的做法都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我国目前约有660个城市,预计不到10年要翻倍,即1200多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将"大建设、大破坏"改为"大建设、少破坏"是首当其冲的现实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和其他生物、非生物共有的地球。城市规划专家将城市规划划分为6个阶段,前一阶段为环境建设阶段,第六阶段为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如何体现呢?应明确城市是人类聚居,借以生存、生活和持续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城市化的同时,也要使城市社会生产和自然环境同步协调地发展。补偿20世纪对自然资源"大破坏"的损失,并在原基础上重建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应由城规专家担纲,协同生态、建筑、园林、文物等各有关方面专家共谋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而且要各学科专家从专项角度介入总规。[page]
关键:中国特色不可抛弃
孟老认为,城市的定性定位的目标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名目要符合科学性。全国六百多城市有180多座城市提出要建成现代国际性大城市、上海把围绕中心城市的城镇建成异国风光、桂林要把世界名桥都建在桂林、北京什刹海要建成巴黎的左岸、还有提出要建森林城市。林学家认为"森林是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其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的总体。"森林、海洋、湿地是世界三大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不可人造的。人能造林,但不能造森林。我国城市绿地率约在30%上下,怎么可能将城市土地化为森林呢。人是树上巢居下到地面居住的,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通过村镇发展为城市,人与自然协调不是城市回到森林,而是建设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但要有合宜的绿地率,而且要合理分布,由相对集中和分散的小绿地、绿带构成绿网,是人工创建的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组成。有专家很风趣地说"森林是猴子住的,城市是人住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概括中国园林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园林城市是物质和精神建设的高度结合,生态科学和文化艺术的高度结合,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环境条件。城市和建筑创作之源都是环境,中国园林讲究"景因境出"。没有旧金山湾的海湾环境何来旧金山大桥。勉强缩小尺度造出来哪里象旧金山大桥。桂林山水环境这样美,花桥因地制宜而取胜,桂林何止花桥,有各式各样的桥。十六大报告指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桂林完全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一方风水养一方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得天独厚的山水弥足珍贵,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密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且具有桂林地方风格的山水园林城市。
人与自然协调还要落实到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城市。城市建设并不要百废俱兴,因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土地面积是绿地,而绿地要依托现状。我国60%以上的城市是山地,治理山水是重要的环保工作,中国历代视治水为"国家大事"。山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是绿化建设的主要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幸的是我国炸毁山林的现象十分普遍。深圳花博会很美,而其北面相邻的山却炸得山开石乱、大煞风景。据说85年就卖给私人开采。有的山水城市开环路,遇山则炸毁,就连泰山观月峰也难免遭受人为炸山破坏。居然泰山头上敢动土。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破坏风景名胜区的山林实际上是对自然犯罪。即或采石也要综合考虑。浙江绍兴东湖、广东西樵山,采石后可留下一个风景名胜区。有的造建筑就破坏山,而中国传统善于造山居,总结了"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道理。
任务:园林师应追本溯源,精研"园冶"
近日,孟老在畅谈学习十八大体会时呼吁,风景园林设计师要介入城市规划。
孟老对《园冶》一书甚为推崇,他认为在中国,每一个学园林、搞园林的人,不学《园冶》恐怕难成正果。因为,计成所著、崇帧七年(1634年)刊印的这本书,堪称中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是古代园林大家计成的园林创作、赏鉴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既有千百年来中国古典园林实践的总结,也有计成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还有园林建筑插图235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作为《园冶》贯穿全书的精髓而影响后世。受此书影响的中国园林大师无数,而孟老就是其中之一。在印证《园冶》的想法指导下,他的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用双眼透视实景、证明《园冶》。他越来越感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传统理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从此,传统的理法便浸透了他的设计思想,指导着他的设计实践。他特别给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园冶例释》课程。作为依《园冶》一书而名的园冶杯系列活动,也是因袭了我国园林优秀传统精神而发展的,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对园林专业大学生的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对我国规划设计机构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园林景观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的提高,对我国风景园林师的培养,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活动受到孟老的重视,专门抽出时间参加园冶高峰论坛并讲话。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