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保留传统理念,广东中山博物馆设计方案解析

保留传统理念,广东中山博物馆设计方案解析

发布于:2013-12-06 16:08:06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广东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项目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旧城风貌保护区东部边缘,是中山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地段之一和旧城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jpg

项目总用地面积14840m2,总建筑面积20830m2,由博物馆群总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火花展览馆、博物馆办公楼及配套服务楼组成。其中,拟建的华侨历史博物馆、火花展览馆、博物馆办公楼分别由现状的中山市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139迎宾馆旅业部原建筑物改造而成;拟建的博物馆群总馆为新建工程;配套服务楼通过对吉祥里9号和10号改造完成。

2.jpg
区位分析图

3.jpg
鸟瞰图

4.jpg
城市界面分析

5.jpg

6.jpg
形体生成


设计理念
本项目为改扩建设计,一期建筑场地现状有5栋不同风格和年代的建筑,如何协调新建建筑与保留建筑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复杂凌乱的场地条件,艺术处理参差不齐的城市界面,有效协调纪念性空间与商业街区的冲突,成为本次设计的挑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形成了如下的设计理念。

(1)秩序:重构场地的空间秩序。采用传统民居形式为空间原型,规整零散的现状建筑和场地使新老建筑完美融合,和谐共生。

(2)记忆:唤醒场地的时空记忆。青砖、灰瓦、小径、绿植,运用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材料和空间元素,创造富有人文精神的观览空间,追忆场所精神,展开时空对话。

(3)激活:激发老城区的空间活力。沿孙中山纪念堂公园轴线布置高塔,提供观察老城区的新视角,通过富有活力的室内外空间设置和二期建筑合理的功能植入,打造极富旅游潜力的老城新地标。

7.jpg
总平面图


9.jpg
景观分析


总体布局
根据任务书要求,本次设计分一、二期。其中一期建筑为博物馆群,二期功能待定。我们的总体规划将用地分为三个区域:

(1)博物馆建筑区:位于孙文中路、水关街、照壁街及规划路围合起来的一期用地范围内,主要布置博物馆群总馆、华侨历史
博物馆、火花展览馆、博物馆办公楼及配套服务楼等博物馆建筑。

(2)商业街区:保留原民族路商业,同时对民生路和照壁街之间的商业进行改建,形成富有活力的商业新街区。

(3)休闲娱乐区:位于治安街到博物馆建筑区之间,从功能上考虑将保留的历史建筑改造为酒吧或者餐厅,对现有的绿地进行改造,形成两个尺度较大的绿地公园。三个分区功能上的有机联系使其成为了一个集观览、学习、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为老城区的自我更新提供了新的活力。

8.jpg
交通分析

交通组织
博物馆游客主入口位于孙文中路和照壁街交叉口,靠近北侧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前广场;办公人员及贵宾入口设置在南侧消防环路上,正对休闲娱乐区的绿化广场;建筑西北角正对现火花展览馆布置一个内部员工出入口。

场地内除现有的照壁街和治安街之外,沿博物馆南侧新增加一条4m宽的机动车道路,从民生路一直通向水关街,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在场地内布置3个小型停车场。

10.jpg
与中山纪念堂对景关系

11.jpg


12.jpg
中山博物馆照壁街方向透视图

空间意向
空间形态上延续老城区的空间肌理,从中山传统民居中提取建筑原型,采用组群同构的处理手法,顺应场地内的保留建筑适当扭转,模拟民居自然生长的空间形态。新建筑穿插游走在老建筑之间,通过连廊、中庭等与老建筑发生关系,使老建筑成为新建博物馆群总馆的室外展品,同时提供更多的室外公共空间。

沿孙中山纪念堂公园轴线设置高塔,加强了和中山纪念堂的对话关系,整合了区域空间关系,是对中山文化的最好回应。

立面造型
建筑整体造型设计以一个传统民居的院落为基本单元,沿场地东西方向横向展开,将新老建筑统一在一种变化的秩序之中,端部高塔的布置打破了横向的轮廓,秩序中富有变化。屋面处理采用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四水归堂的处理手法,青砖、灰瓦、木顶棚,使新建筑完美地融合于老城区之中。

13.jpg
功能分区


14.jpg
流线分析

功能分区
博物馆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下一层功能为文物库房区及文物修复区、停车场和机房。地上部分功能分为新建建筑和老建筑两照壁部分,其中新建建筑又可以分为东、西两个分区。东区主要由中山(香山)通史展馆、收音机博物馆、临时展厅等展厅空间和入口大堂及休息区组成,西区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播放、阅览、贵宾接待以及书画艺术厅、藏家藏品展览厅等空间构成。新老建筑之间通过连廊、中庭等联系,使老建筑成为新建筑功能组成和展品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jpg

16.jpg
时空连廊透视图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以时空记忆为主线,中央时空连廊部分通过景观楼梯、坡道将各层平面有效串联起来,同时也提供了观看场地内保留建筑的不同角度和空间体验。展厅部分采用和外墙材料一样的青砖作为墙面和地面装修材料,吊顶采用仿旧木格栅,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怀旧的空间氛围,体现出浓厚的中山特色。

节能设计
针对当地气候特征,建筑整体南北向布置。形体上南北贯穿的缝隙提供自然通风的通道。贯通3层的中庭在增加通风效果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自然采光。“四水归堂”的屋面设计为中庭植被灌溉创造雨水收集的条件。沿建筑外围设置的带状水池与绿化结合,起到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

设计师结语

本方案采用传统民居形式为空间原型,规整零散的现状建筑和场地,使新老建筑完美融合,和谐共生。延续老城区的空间肌理,从中山传统民居中提取建筑原型,模拟民居自然生长的空间形态。有机地利用老建筑,提供了观看场地内保留建筑的不同角度和空间体验。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全部回复(11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uyanhui63
    yuyanhui63 沙发
    好资料,谢谢分享。
    2016-05-12 05:23: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mlhjcfs
    cmlhjcfs 板凳
    非常好的建筑设计,有味道。
    2016-05-11 23:19: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手上线,求交友。。。

话说学建筑的孩纸真是苦逼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