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寒地水稻优化灌溉、施肥与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优化灌溉、施肥与栽培技术

发布于:2007-09-20 11:44:20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

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是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总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新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水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挖,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

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

2、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并能提高稻株体内的碳氮化,促使结实良好,防止虫害与水稻穗茎瘟病的发生。

3、使土壤呈氧化状态,可增加钾氮化,使水稻的茎杆组织坚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释放,促进有机质分解,为水稻下阶段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5、使稻株既获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气不足,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够限制氮素的过量吸收,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推迟封垅,控制叶片的角度和基部节间伸长,提高稻株碳氮化,促进生育转换,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叶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籽粒饱满,活杆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体,协调生长,能形成高产株型(高产株型就是上边的三个叶片短,下面的三个节间短,)充分发挥水稻高产优势。

7、田间渗漏及棵间蒸发等水稻生态耗水的合理调节,减少了稻田养分流失。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增强,使水稻高产在高产。

2.2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是肥的“总开关”,也是土壤中空气,温度的“调节器”,因而水对水稻的生长直接起着促进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对夺取水稻高产关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田间渗漏。

2.2.1棵间蒸发:就是植株之间所消耗的水量(称为生态需水)。

2、叶面蒸腾:就是作物将从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也称为生理需水)。

3、地下渗漏:就是当水稻根系活动层中土壤水分超过饱和水量时,渗入到根系活动层以下的重力水。

根据多年观测试验所得数椐,水稻日需水强度是;分蘖7.0毫米,孕拔期8.6毫米。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高峰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分蘖期(峰值主要由棵间蒸发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拔期(峰值主要是叶面蒸腾形成的)。棵间蒸发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 植株少,叶面积小,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间蒸发量就高。相返随着植株的增多和叶面积的增大,叶面蒸腾逐渐上升,到孕拔期日平均需水量达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水稻的整个需水规律。

2.3控灌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术

2.3.1育苗技术

农谚说的好:“秧好一半稻”。水稻育苗好坏对水稻全年生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应用“控制灌溉”技术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壮秧苗,“控灌”技术的优势更能有效发挥。目前,寒地水稻先进的育苗技术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种,人工浇水补水)。“旱育秧 ”主要技术环节有以下几点。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aijianguo001
    caijianguo001 沙发
    晕。没话说了。这也算农田水利的?
    2007-09-23 16:19: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jg728
    zjg728 板凳
    8、长相:在各主要生育阶段内,用田间定穴照相测定。

    9、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10、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倒。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50—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倒伏面积:目测,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叶瘟:齐穗期调查,分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

    3级:植株叶片病斑直径为1—2毫米,病斑灰色,边缘褐色。

    5级:植株叶片有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

    9级:植株全叶植死。

    穗茎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

    3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5%

    5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6—25%

    7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26—50%

    9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50—100%

    12、虫害:潜叶蝇、水稻二化螟证明发生日期、危害程度。

    4.3 室内考种

    4.3.1 穗长:穗节至穗尖(不连芒)的长度。

    2、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稻穗数(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计算)。

    3、每穗粒数:包括实粒,空瘪粒(谷粒完全未灌浆的为空粒,灌浆充实程度不到2/3的为瘪粒),和以脱落的粒数。

    4、千粒重:两次随机所取晒干扬净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换算成标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

    5、产量:

    (1)、理论产量是指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计算出的产量。

    (2)、实际产量是指单打单收晒干扬净的稻谷产量。

    6、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钾调配施用技术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顷

    磷酸二铵:100—150斤/公顷

    钾肥:150斤/公顷

    追肥:硫铵100斤+尿素50斤/公顷(插后7—9天)

    尿素100斤/公顷(插后12天左右)

    钾 150斤/公顷(6月25日—7月1日)

    尿素 60—80斤/公顷(7月13日—7月16日倒二叶露尖)

    氮 磷 钾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总量369斤/公顷

    追肥:250斤+ — +150斤=总量400斤/公顷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总量458.5斤/公顷

    追肥:270斤+ 50斤+150斤=总量420斤/公顷

    上限总量:878.5斤/公顷

    下限总量:679.0斤/公顷

    上限累计: 氮、 磷、 钾

    428.5斤 150.0斤 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计:369.0斤 100.0斤 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 每斤=1.35元

    尿素 每斤=0.94元

    钾 每斤=1.10元
    2007-09-20 11:45: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1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一、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立项的必要性)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效益:新增引输水能力、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的提高、新增(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新增农业产值、节约水量、节约的水的用途、节能量等1.6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二、灌区概况及项目背景2.1灌区概况1.自然、社会状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河道、水土资源、自然灾害及行政隶属、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