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裹挟着一场52年未遇的大暴雨,让浙江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内涝,城市里竟然可以“看海”,汽车还可以“潜水”……
由此,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下水道,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其实,浙江并非个案。在中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赶不上城市化的扩张速度。
中国城市的排涝现状如何?下水道在城市内涝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面对内涝的威胁,今后的城市建设究竟应该如何改进?发达国家的排涝系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尽管“菲特”已去,但大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足以令我们反思。
日本东京的下水道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多数地区已经采用“分流式”下水道建设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而污水则被送入污水处理厂,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
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河道、河湖的规划和建设却没有跟上。
中国多数地区的排水管一般在地下5米左右,管径多在1米以内。
1.“渗”,由于城市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径流要增加。需要道路、广场等路面换成可渗透砖。
2.“蓄”,可以开挖水塘、水池,让雨水第一时间汇入、存起来。不要填埋河道等,破坏自然的调节能力。
3.“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更要利用雨水。比如冲洗道路、浇灌绿地等,雨水也是一笔收入。
4.“排”,疏通现有的管道,确保其畅通。然后是挖,开通或扩宽老旧管道。
5.做城市应急管理、要提高公众意识。
●为什么排水系统难以承受?
以往,雨水降下来会渗入土壤,只有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时地表才会形成积水。而现在,城市里多半的雨水被留在地表。建筑物的密度越高,留在地表的积水量越大,城市排水系统也就要接受更大的考验。
德国柏林:
总长9300公里,75%采用雨水和污水分别处理的独立排水系统。雨水通过专门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则排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仅合理回收利用雨水,还缓解了城市用水和排水的压力。
法国巴黎:
总长2300多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是可供参观的地下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开放参观。
英国伦敦:
2007年,在泰晤士河下方建一条长35公里、最深处达75米的“深层排水隧道”。隧道连接34条位于“污染最严重”地带的下水道,阻止未经处理的污水在降雨时流入泰晤士河。
1.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会通过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排入大海。
2.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最后通过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日本东京的“首都圈外围排水道”则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1.排水管道口径小、标准低。
2.管线老化。
3.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以满足排水系统升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47.26 万条内容 · 132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