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我对COD的理解,请高人指教

我对COD的理解,请高人指教

发布于:2013-09-21 14:01:21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很多人不理解 COD 是什么意思,常常有人误解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这是完全不对的。 COD 即化学需氧量, C 是英文“化学”的第一个字母, O 是氧, D 是英文“需要”的第一个字母。它表示氧化水中单位还原性物质所需要氧化剂的量,这是 COD 的标准解释,但对于很多外行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本人就详细的做一下解释。
要了解 COD 首先要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除 COD 。我们知道天然的水体中是含有氧气的,水中含有氧气的量称之为溶解氧。水中溶解氧是大多数水中生物得到存在的前提,如鱼、虾及所有动物及绝大多数的微生物。而我们所说的还原性物质,其实是含有能量的,而物质会自发的向最低能量态过渡,这就使存在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会慢慢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自身释放能量回到最低能量态,这一过程是要放热的。就好比一个人吃的东西增加了能量后,要用足够的运动来把能量散发出去,以维持自身热量的平衡。如果吃得太多(水中还原性物质太多)或是缺少运动(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就会让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蓄下来,从而让这个人发胖。而水体“发胖”的就称之为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条件还需要水中有足够的氮、磷)。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微生物一类的低等生物会大量繁殖,而高等一点的生物均难以生存。这很好理解:大块头不好散热,特别还给它们加入了保温的脂肪,这样大块头们就会因热量散发不出去而热死(就好比电脑无法散热会烧坏一样)。而小块头们由于水中保温的“脂肪”密度还没有高到影响它们散热,相反,由于能量很富足可以使它们的“人口”大量增加,从而使它们群体更加旺盛。这样的水中就只合适微生物生存,而不合适大型生物生存,因而就会对自然界稳定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与自然界形成的进化刚好背道而驰,是不利以人类这样的大型动物发展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水中 COD 的增加基本都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杰作,人类要为自已的行为负责,所以我们要去除自己制造出来那部分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多余的 COD
水中 COD 去除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管是化学还是生物。氧化还原是同时进行的,一种物质被氧化的同时另一种物质必定被还原,但在外界不提供能量自发反应的前提下,反应前各物质所蕴藏化学能(就是我们化工上常说的物质的 K 值)总量总是高于反应后各物质所蕴藏化学能总量的。由于能量守恒,所以反应过程总是放热的过程。需要再次说明的是:上述情况的发生是在外界不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这是自然界最自然的变化,也是自然界总的变化发展趋势。水中的 COD 在自然水体中是可以自然降解的,但它需要时间,如果自然降解的时间慢于 COD 增加量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就将失去平衡,向极端发展。这里要说一个特殊的例子:还原性物质大量积聚在使得系统大量富营养化并浓缩后,这些能量被封存机来,经过亿万年的变迁,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石油与煤。我们如今使用的绝大部分能源正是这些所谓的还原性物质在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 COD 也算是一种能源了。我们之所以要去除它,只是因为我们在不适当的时间、空间无形中制造了这些目前还无法合乎我们需求进行的利用能源而已。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些还原性物质也可以被集中收集起来,当做能源来利用。
最后,再回到主题中来。我们国家目前采用测定水中 COD 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说白了,就是用重铬酸钾这物质来做氧化剂。而重铬酸钾本身并不能氧化所有的还原性物质,所以这种测定方法的结果是有限的。不同的测定方法所测量的水中 COD 值都是不一样的,这与使用氧化剂的种类及测定条件都相关。所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 COD 只是用重铬酸钾氧化的还原性的物质所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而非 COD 本身定义的“氧化水中单位还原性物质所需要氧化剂的量”。

全部回复(1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yyym
    wyyym 沙发
    打酱油的 路过
    2014-05-30 11:10: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uye987654
    yuye987654 板凳
    科学技术 就是在不断积极地探讨中进步的吗
    各种思维的碰击 会碰撞出美丽智慧之花的
    2014-05-29 14:50: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01 万条内容 · 13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SBR工艺的再次讨论

SBR工艺中,曝气池又是沉淀池,与其它曝气池相比,由于沉淀和闲置原因,会不会使曝气器堵塞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谈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