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3-08-28 17:14:28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常用的路基地下排水设备有:盲沟、渗沟和渗井等。
特点:排水量不大,主要以渗流方式汇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围以外。
1.盲沟
作用: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
布设:
简易盲沟的排水能力较小,不宜过长,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20cm,以防水流倒渗。
寒冷地区的盲沟,应做防冻保温处理或将盲沟设在冻结深度以下。
横断面:矩形、上宽下窄的梯形。
2.渗沟
作用: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
构造:
盲沟式渗沟与上述简易盲沟相似,但构造更为完善。当地下水流量较大时,可在沟底设洞或管,前者称为洞式渗沟,后者称为管式渗沟。
沟的尺寸大,埋置深,而且要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尺寸。
布设:
盲沟式渗沟:路基中,浅埋的渗沟约在2-3m以内,深埋时可达6m以上。
洞式渗沟:洞底设置不小于0.5%的纵坡, 使集水通畅排出。
管式渗沟:当排除地下水的流量更大,或排水距离较长,可采用管式渗沟。
渗沟底部埋设的管道,一般为陶土或混凝土的预制管,管壁上半部留有渗水孔,渗水孔交错排列,设于边沟下的管或渗沟,
3.渗井
作用: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采用立式(竖向)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布设:平面布置以及孔径与渗水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般为直径1.0-1.5m的圆柱形。亦可是边长为1.0-1.5m的方形。
构造: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填入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粗料渗水,细料反滤。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