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ichardyjh 于 2013-8-10 22:57 编辑
最近出计算书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一下楼板挠度的问题,试着用pkpm和理正的单块矩形板做了计算比较,发现问题很多
计算条件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铰支/铰支/铰支/铰支/
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g = 5.00+ 2.50(板自重)=7.50 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q = 1.00 kN/m2
板厚 H = 100 mm; 砼强度等级:C30;钢筋强度等级:HRB400
我取了3mx6m,3mx6.1m,3mx9m,3mx9.1m四种板块类型,按弹性板理论计算
1.按pkpm的计算结果
3mx6m
挠度 f = κ * Qq * L ^ 4 / B
f =0.01013* 8.0* 3.00^4/ 221.267= 29.667mm
3mx6.1m
f=0.01024* 8.0* 3.00^4/ 221.267= 30.001mm
3mx9m
f =0.00546* 8.0* 3.00^4/ 235.515= 15.023mm
(挠度相比3mx6m
变小)
3mx9.1m
f =0.01302* 8.0* 3.00^4/ 292.395= 28.857mm
(
挠度和3mx9m
成倍增加)
2.按理正单块矩形板的计算结果
3mx6m
弯矩计算方法:双向板查表
挠度计算方法: 双向板查表
=22.677 mm
3mx6.1m
弯矩计算方法: 单向板按公式法
挠度计算方法: 单向板按公式法
挠度验算: 43.71>fmax=15.00mm,(
挠度计算结果成倍增加)
问题:
1.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出版的时候没有考虑长期刚度的问题,现在混凝土规范需要根据实际配筋及Mq计算长期刚度,直接套用公式计算长板跨方向的Mq和实际配筋计算相当于是认为长跨方向更弱,因此计算此方向更安全。但实际双向板的变形协调能够基于这种假设计算吗?这样计算的挠度肯定会出现长、短跨挠度不同,这与变形协调的假定相矛盾。
2.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貌似只提供了长宽比1~2之间的mx,my及f的计算系数,长宽比>2时,pkpm是根据什么得到以上计算系数的
3.无论哪种计算方法,在长宽比边界(pkpm为1:3,理正为1:2)左右,挠度计算结果成倍变化,结果明显不连续,这与板的实际工作情况是否矛盾?
p.s.建模都很简单,用两种软件很快就能搞定,需要的可以站内信联系我
求大神们给点指导
全部回复(2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