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详解(组图)

北京园博会长沙园设计方案详解(组图)

发布于:2013-07-26 09:15:26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chla_com_cn 于 2013-7-26 09:17 编辑

岳麓山是长沙的一大标志,鲜有人到长沙而不到岳麓山,到岳麓山则必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的兴起,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北宋山长周式“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张轼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更为兴盛;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轼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可以说,朱张会讲奠定了湖湘文化的思想基础,岳麓书院亦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自宋而今,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如魏源、曾国藩、毛泽东等,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

  朱张会讲期间,朱熹与张栻曾于岳麓山顶彻夜长谈,待到第二天破晓,方尽兴而归。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日,朱熹欣然将此地命名为“赫曦”,并亲自题字。《一统志》载“朱子尝改岳麓山顶曰赫曦,亦以名台”,即为此事。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复建"赫曦亭"于原址,又废。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长罗典在岳麓书院大门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设计主题及释义

  赫曦怀古

  赫曦:不论是北宋年间两大巨子长谈后迎接的朝阳,还是现在位于岳麓书院前台的赫曦台,都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标志。在岁月的洗礼中,他们见证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湖湘儿女的梦想与探索。

  怀古:体味的是湖湘历史传承的文化精髓:谦虚严谨的治学理念(问道)、心忧天下的自我责任(忧民)、经世治用的远大抱负(励志)、敢为人先的革新意识(革新)。

  设计脉络

  长沙园结合湖湘文化,将其精神特质融入景观,“问道”、“忧民”“励志”、“革新”作为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连接各个景区,形成主要游线。

  “问道”——久扣门扉,四处求道。

  展园的主入口,序列的开始部分,设九问、曲殇、千寻三景,展示谦虚严谨的治学理念。 “九问”源自于屈原的《天问》,作为亭子的牌匾引人进入一个围合的小空间,以障景的手法,设置“赫曦怀古”景墙体现展园的主题。绕过古朴的景墙,眼前景象豁然开朗,来到园区的水面经过“曲殇”小桥,这是表现问道初期迷茫的状态;“千寻”是充分利用地形拾级而上,四处问道,显示出人们探索未知的曲折道路以及不懈的追求,也体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所在。

  “忧民”——心忧天下,济时用世。

  展示心忧天下的自我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在长沙得到充分体现,引领众多有志之士心忧天下报效祖国。景区通过长短不一的石板小路与置石的组合,园林树木围合形成一个沉思的空间, “朱张亭”是源自典故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论学,举行了有名的“朱张会讲”,此亭与主入口形成对景,互为因借。

  “励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全园的至高点与核心景观,展现经世致用的伟大抱负。“致用”作为通往核心景点的转换空间,表达“经世致用,学用结合”的学术风气,这也是湖湘学派一直传承的文化精髓。 “赫曦”仿赫曦台的布置格局,展现千年学府,传递书院授业解惑、务实理兼修德性的授业精神。

  “革新”——破除桎梏,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者兼容并包,相辅相成,使得长沙源远流长。“非前”是一条被植物围合的小道,因地形略有起伏,这是一条解除束缚,开拓创新的道路。“思行间”作为全园的末尾,水边回望整个园区带来的思想革新历程,让人不由的产生新的思考。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makai2002
    makai2002 沙发
    不错的设计
    2013-09-03 10:27: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oujilongok
    houjilongok 板凳
    谢谢分享哈。
    2013-09-01 13:17: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03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室外停车场地面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呢?

如题,想问问大家,地面停车场除了常见的植草砖、植草格之外,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保证绿化与停车场美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