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挤土成孔技术在山西推广也获得肯定
太原某工地情况:
一、地质条件;持力层:第①1层杂填土、第①2层素填土、第②层湿陷性黄土(轻微-强烈),第③层湿陷性黄土(轻微-强烈),第④层粉质粘土(平均15.2击),第⑤层粉质粘土(平均27.2击)。 ……
二、原设计桩型及持力层
(1)桩型
根据场地地层及环境条件,从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较为合适。桩径600mm,持力层为第⑤层粉质粘土,桩深达30-50米(尚需采用DDC灰土挤密桩消除湿陷)
(2)桩端持力层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端面应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不应小于2d,且其下无软弱土层。
根据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层情况及原位测试情况,场地内第⑤层粉质粘土及其下各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亦无软弱下卧层。均可作为本工程桩端持力层。
三、后改为静压400mm预制管桩,通过挤密消除湿陷,桩深24-30米。经试验桩端压不到第④层粉质粘土层。持力层不理想(见图1)桩头已压爆。现增加螺旋挤土灌注桩机预引孔到第④层粉质粘土层(挤土、不取土),并达到消除湿陷性。收到良好的效果。满足规范要求。
四、相关法规:
3.4.2
1桩基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3.4.7
3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现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湿陷;……。
以上摘自《JGJ 94-2008》
5.7.2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桩端必须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中:
2.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应支承在可靠的岩(或土)层中。
5.7.3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较常用的桩基础,可分为下列几种;
1.钻、挖孔(扩底)灌注桩;
2.挤土成孔灌注桩;
3.静压或打入的预制钢筋预制桩。
……。 (以上摘自《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五、试桩(钻)情况:
现采用螺旋挤土成孔技术,增加螺旋挤土灌注桩机预引孔到21-22m再压管桩,桩端进入第④层不小于2d终压一组(7根)试验。
经处理后检测:自检测时地平算起,剩余湿陷量38.5-73mm,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1级(轻微)。桩径400mm,桩的极限承载力3000kn。设计值1300kn。桩间距1.5m。满足设计要求。经过观测和检测,无挤土负效应,复压没出现继续下沉。
(见检测报告:山西裕宏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 2012年7月)
六、施工情况:
螺旋挤土灌注桩机引孔直径:400mm,孔深21-23m,引孔速度;约30分钟;收钻时电流110-130A,最大160A。孔底进入第④层粉质粘土层不小于2d。400吨静压机压桩约21-23m,(其中送桩约6m),施工时间:30-40分钟(见管桩图2)
七、节省造价:与桩径600mm的钻孔灌注桩(cfg桩)比,桩长少了约10m。为投资方节省总造价约40%。
结束语:“该项目针对预应力管桩施工中遇到硬夹层难以穿越的问题,利用特制的螺旋成孔钻机,借助钻具下部特制的粗螺旋挤扩钻头,以慢速钻进,将桩孔中的土体挤入桩孔周边,形成圆柱形或螺旋形的桩孔。该技术克服了常规钻孔、冲孔、长螺旋等引孔工艺的缺陷和不足,实现了引孔速度快、挤密效果好、成本低的效果,扩大了预应力管桩的使用范围,促进了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进步”。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以上摘自,《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粤建鉴字(
2011
)
159
号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
年
11
月
30
日
2012-9-6于太原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